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缺血性J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包卫方,于占彩,孙朋波,李振光,徐东波,侯丽艳,高芳.缺血性J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3):219-220.
作者姓名:包卫方  于占彩  孙朋波  李振光  徐东波  侯丽艳  高芳
作者单位:1. 潍坊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 威海 264400;2. 威海市立医院;3.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摘    要:J波是指心电图上Q RS波与S 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在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等心电图中,均存在J波形态、时限和幅度的改变,上述与J波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Ito )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致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1]。心电图合并缺血性J波者有可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与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2,3],因此缺血性J波又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预警的一个心电图表现,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预警新指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中是否存在缺血性J波进行分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关 键 词: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律失常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