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假字、假借字、区别字之实质与概念界定──医籍校勘整理问题之二
引用本文:李戎.通假字、假借字、区别字之实质与概念界定──医籍校勘整理问题之二[J].中医药文化,1998(4).
作者姓名:李戎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古籍文献研究所!610075
摘    要:在古代,最初是没有“假借”与“通假”之区分的,今人所说的‘假借”、“通假”,清代以前都一律统称“假借。“假借”这一概念,大抵始见于东汉。郑玄在注机记)、调礼)时都用过这一概念。如村L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滇后,‘假借”的概念便相沿下来。“通假”的概念大约始于清钱大听的《古同音假借说》,不过钱氏仍指“六书之假借”。其后,侯康在(说文假借例释)中将“用字之假借”称为“通假”,并着重指出“既有此字复有彼字”、“音略同”的条件。此说一…

关 键 词:通假字  假借字  区别字  实质  概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