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
引用本文:赵佳琛,王艺涵,翁倩倩,金艳,张卫,彭华胜,蔡秋杰,李兵,杨洪军,张华敏,詹志来.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8):1162-1174.
作者姓名:赵佳琛  王艺涵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401,2017YFC1700805);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ZZ13-YQ-091)
摘    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关 键 词:经典名方  甘草  炙甘草  基原  炮制  本草考证
收稿时间:2020/5/2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中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中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