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摘    要: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2019年02月我院收治的50例KD患儿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n=50)和健康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n=50),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n=15)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n=35),比较各组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均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发热对照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NCAL组(P0.05),且两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以亚急性为最高。结论 KD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升高,说明血小板活化,且以亚急性期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同时CAL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NCAL组,说明血小板活化与KD患儿CAL相关,故临床应加强对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的监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