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22例分析
引用本文:曹黎明,秦玉明,王凤鸣,龚晓平,钱建华,赵乃峥,周凯,杨世伟,王大为.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22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2(2):141-142.
作者姓名:曹黎明  秦玉明  王凤鸣  龚晓平  钱建华  赵乃峥  周凯  杨世伟  王大为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    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处理。 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科2002 09—2006 03经导管介入治疗VSD 108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共计22例,动态观察22例患儿封堵术前心电图(ECG)以及封堵后发生心律失常ECG的变化及其处理。 结果22例中2例在术中反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被迫中断;8例患儿术后3d内出现加速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扰性房室分离,经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其中2例患儿1个月后才恢复窦性心律;6例患儿术后3d内出现束支传导阻滞,经治疗后3例恢复正常,3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束支传导阻滞;5例患儿术后3d内发生高度AVB,其中3例经使用激素、维生素C、果糖及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和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均在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另2例患儿经治疗后,1例于10d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于术后2年时仍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1例患儿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结论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律失常多能恢复,而后期出现的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伤。对已经出现传导阻滞的患儿关键是早期治疗,适当延长术后观察时间。

关 键 词: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收稿时间:2006-07-10
修稿时间:2006-10-0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