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细菌鉴定与分析
引用本文:王业胜,黄松音,张杰豪,李奇威,周林,饶南燕,朱爽.华南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细菌鉴定与分析[J].广东医学,2016(3):373-376.
作者姓名:王业胜  黄松音  张杰豪  李奇威  周林  饶南燕  朱爽
作者单位:1. 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06;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 广州51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7021)
摘    要:目的:以细菌16S rDNA 序列为分子标记,对12例来自华南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LM)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子鉴定,从而探讨该地区肉GLM与潜在致病细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收集到的12例脓液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对在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并进行初步的鉴定。进一步通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并利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PCR 扩增,然后测定其核酸序列,在Gen-Bank中通过BLAST比对查找其同源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所鉴定细菌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12例脓液标本经血琼脂平板培养后2例呈阳性,细菌检出率为16.7%,革兰染色结果表明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标本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棒状杆菌属16S rDNA序列达到99%的相似度,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 DNF00591( KJ082041)和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 CIBU 090024(JF299190)聚类成为一枝。结论基于收集到华南地区12例GLM标本,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GLM的细菌进行鉴定与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由kroppenstedtii棒状杆菌为致病菌导致华南地区GLM的概率约为16.7%。

关 键 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kroppenstedtii棒状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