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医古籍中"脉"字嬗变考释
引用本文:高少才,赵钰蓉.中医古籍中"脉"字嬗变考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3):47-48.
作者姓名:高少才  赵钰蓉
作者单位:1. 陕西中医学院
2.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712046
摘    要: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学教材《经络学》(李鼎主编)一书中对“脉”字的诠释是这样的,“脉,本意是指血管,《说文解字》解释作‘血理分斜行体者’。原写作‘脉’,又作‘衇’;马王堆汉墓帛书又演变为‘温’。”笔者以为,《经络学》中关于“脉”字的诠释有些欠妥,尤其是“脉”字演变的内在关系值得商榷。现将“脉”字之系统考释列述于下:1《说文解字》对“脉”字析义的科学性考释 目前对汉字的诠释基本上是以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主要依据。《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收字齐全、形音义综合考辨、编排较为科学而系统的字典,全书连同《叙目》共15篇,分540部首,收字9 353个,有重文1163个。《说文》的学术价值从科技史角度看,其价值有三:首先,从分类学角度来看,《说文》540部首比《尔雅》现存19部更细致,因而其反映的事物名类也更加系统全面。其次,《说文》以篆为主,兼收古文,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字源流及本义。《说文》在进行字义解释时所反映出的有关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信息,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户牖”和“津梁”。汉字是汉族文化的基础符号,它所蕴含的知识是最为原始的。因而,《说文》中包含的科技数据,有些应当是很久的。将它们与古籍记载、考古发掘材料相配合,可以推断到殷商以前,甚至原始社会的科技发生、发展情况。再次,《说文》集中体现了两汉经学家、文字学家研究语言的成果。《说文》为确切地解说汉字的形音义,引证极为广泛。其中引用的经传有《易孟氏》、《书孔氏》、《传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等,共计34种。《说文》还博采通人之说,所引“通人”有董仲舒、孔子、尹彤、淮南子、司马相如、杜林、刘向、贾侍中、傅毅、张林、杨雄、京房、卫宏、郑司农等30余家。另外,《说文》还引用《汉律》、《汉令》、方言、俗语等。所有这些为《说文》解释汉字造字之本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而使得《说文》对于探索中国早期科学技术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中医古籍    文字嬗变
文章编号:1007-9203(2006)03-0047-03
收稿时间:2006-01-20
修稿时间:2006年1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