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眼眶淋巴瘤多模态影像分析
作者姓名:叶慧芬  王广谊  刘恩涛  朱超  陈明蕾  刘再毅  梁长虹
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叶慧芬、刘再毅、梁长虹);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叶慧芬、王广谊、朱超、陈明蕾、刘再毅、梁长虹);510080广州,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叶慧芬、刘再毅、梁长虹);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核医学科(刘恩涛)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120100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10142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925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892);高水平医院建设科研专项(DFJHBF202105);高水平医院建设科研专项(DFJH201805)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瘤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眼眶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前MRI、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影像。评估内容包括病灶的MRI特征、CT增强扫描特征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总共收集27例(34眶)患者,其中25例(31眶)行眼眶MR扫描,10例(13眶)行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病变多位于眶隔前区(15.38%)、泪腺区(23.08%)及肌锥区(21.54%)。病灶在压脂T2WI上,11例呈均匀稍高信号,13例呈等信号,1例呈混杂高信号;压脂T1WI上,2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压脂T1WI增强扫描上,15例呈中度均匀强化,8例为轻度均匀强化,2例为不均匀强化;7例可见骨质破坏。10例行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中,病理组织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例,其中1例DLBCL患者在CT上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其余9例表现为均匀密度。两种病理类型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值0.60,P>0.05)。DLBCL与MALT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5.40~7.10) vs. 11.40(9.63~25.60),P=0.009]。结论:眼眶淋巴瘤病变多位于眶隔前区、泪腺区及肌锥区。MRI上病灶压脂T1WI多呈等信号,压脂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在CT上表现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病灶的强化程度对鉴别DLBCL和MALT淋巴瘤无帮助。在18F-FDG PET/CT中,DLBCL的SUVmax较高,病灶的SUVmax 有助于鉴别DLBCL和MALT淋巴瘤。

关 键 词:眼眶淋巴瘤; 眼眶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