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阶段性气管内导管拔管策略:气道交换导管是解决之道吗?
引用本文:Peter Biro,;Hans-Joachim Priebe,;蒋嘉[译],;岳云[校].阶段性气管内导管拔管策略:气道交换导管是解决之道吗?[J].麻醉与镇痛,2008(5):9-11.
作者姓名:Peter Biro  ;Hans-Joachim Priebe  ;蒋嘉[译]  ;岳云[校]
作者单位:[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 Zurich, Switzerland;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 Freiburg, Freiburg, Germany; [3]不详, University Hospital Freiburg, Freiburg, Germany;
摘    要:气管内插管最终是要被拔除的,而拔管后气道的后续控制是完整气道管理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预先拟定出拔管的流程。然而,尚无与气管拔管过程和拔管后即刻处理相关的指南。鉴于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超过了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这种缺乏指南的状况就更加令人诧异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终审投诉数据库显示,1985~1999年间因围手术期困难气道管理而投诉的156例病例中,有18例与手术室内的拔管有关。拔管相关问题可以分为拔管期间问题和拔管后问题。拔管后上气道梗阻伴后续氧合下降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杓状软骨脱位、气管软化、喉痉挛、咽喉水肿或双侧声带麻痹。上气道梗阻可能会进一步诱发肺水肿。多数情况下,支持治疗就可以重建充分的氧合和通气,但是有时不得不再次插管。

关 键 词:气道管理  拔管后  气管内导管  气管内插管  相关并发症  上气道梗阻  杓状软骨脱位  双侧声带麻痹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