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冠疫情前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
作者姓名:蒋晓慧王婷戴鸽汤夕峰蒋吴君陈正荣严永东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0006)。
摘    要: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31日为时间节点,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前(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为2019-2020组)与新冠疫情后(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为2020-2021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收集病历资料比较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收集鼻咽分泌物检查结果,比较病原学构成差异。结果2019-2020组纳入285例患儿,2020-2021组纳入190例患儿。两组患儿性别、月龄、入院前病程、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中/重度病例的比例低于2019-2020组[10.53%(20/190)比21.75%(6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2,P<0.05)。2020-2021组鼻塞流涕症状比例高于2019-2020组、2020-2021组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比例低于2019-2020组[57.37%(109/190)比47.37%(135/285)、15.79%(30/190)比24.56%(7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63、5.278,P均<0.05);两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比例以及气促、紫绀体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2019-2020组[4.15(2.90~5.60)比6.70(4.20~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57,P<0.05);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病原体总检出率、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混合感染率均低于2019-2020组[65.26%(124/190)比75.09%(214/285)、14.21%(27/190)比30.18%(86/285)、6.32%(12/190)比15.09%(43/285)、16.84%(32/190)比25.61%(73/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61、16.026、8.568、5.094,P均<0.05);2020-2021组患儿鼻病毒阳性率高于2019-2020组[13.16%(25/190)比4.91%(1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P<0.05);两组患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3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发生了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相关病原体的传播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关 键 词: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新冠疫情  临床特征  病原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