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相关解剖定位标志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2例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根据蝶嵴、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隆凸等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结果:蝶嵴是术中确认手术入路中线的可靠标志,蝶窦开口是蝶窦前壁的重要标志,鞍底隆凸可作为蝶窦腔内鞍底定位标志。62例术中依靠相关解剖标志,均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未出现偏差。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相关解剖标志,有助于该术式的准确定位,从而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经单鼻-蝶窦入路中的解剖学参数. 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行头颅-颈CTA检查的294例成人的CT数据,行多平面重建并测量鞍底最低点-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1),上颌中切牙下端至外耳道连线与鼻腔底的夹角(∠2),鞍结节-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3),鞍背-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4),右/左侧蝶窦口-上颌嵴-鼻腔底的夹角(∠5/∠6). 结果 ∠1~∠6分别为(29.7±3.1)°、(29.5±3.1)°、(33.6±3.8)°、(28.8±3.6)°、(33.9±4.2)°、(33.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3、∠5、∠6大于∠l、∠2,∠4小于∠1、∠3,∠5、∠6大于∠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与∠2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784,P=0.000). 结论 术前头颅CT多平面重建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测定,有助于安全的打开蝶窦前壁及鞍底的开窗,上颌中切牙下端与双外耳道虚拟平面垂直于地面可作为经单鼻蝶窦入路的参考体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鼻孔经蝶内镜下鞍区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20例鞍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开放性手术治疗,研究组60例予以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性指标、肿瘤切除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38(63.33%)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0(33.33%)例,部分切除6(10.0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4(23.33%)例;研究组患者头晕、闭经、阳痿、泌乳及视力恢复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经蝶内镜下鞍区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单鼻孔经蝶入路鞍区手术准确寻找堞窦口、避免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5个防腐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鼻中隔及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鼻中隔在前、中、后部的厚度分别为4.2±0.6mm、4.9±0.9mm、5.2±0.8mm、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60.40±3.20mm、与鼻腔底水平的夹角为31.5±2.7。蝶窦口下极距离鼻后中隔动脉上支和下支分别为3.82±0.35mm、6.62±0.48mm。结论鼻中隔中部切口入路最为值得提倡;蝶窦口这一解剖学标志在单鼻孔经蝶入路鞍区手术中极为重要;开放蝶窦口下界不应超过3.5mm。  相似文献   
5.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241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病理、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垂体腺瘤241例中,全切除171例(71%),次全切除28例(11.6%),大部分切除26例(10.7%),部分切除16例(6.6%).术后多饮、多尿38例(15.8%)、术后视力一过性下降12例(4.9%)、术后脑脊液漏4例(1.6%)、一侧动眼神经损伤2例(0.8%),无死亡病例.除动眼神经损伤的2例外,其余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在出院时已治愈.随访1-36个月,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方法 及经验.方法 对43例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检查均有明显缓解.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24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和1~36个月的随访结果.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质地、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资料. 结果 肿瘤全切除171例(71%),次全切除28例(11.6%),大部分切除26例(10.7%),部分切除16例(6.6%).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38例(15.8%),视力下降12例(4.9%),脑脊液鼻漏4例(1.6%),单侧动眼神经损伤2例(0.8%),术中发生严重海绵间窦出血2例(0.8%).随访鼻中隔穿孔2例(0.8%);垂体功能下降2例(0.8%),1例治疗后好转;无颈内动脉损伤出血,无死亡病例. 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尽管创伤很小,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为了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要熟悉每个患者的手术局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取成人尸头湿标本20例,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1)90%的鞍膈孔大于5 mm,鞍膈平均厚度为(0.18±0.08)mm;(2)85%的蝶窦为全鞍型,85%的蝶窦有中隔,18.8%的蝶窦中隔居中;(3)鞍底厚度平均为(0.81±0.34)mm,70%小于1 mm,15%的鞍底外形为平坦;(4)颈内动脉在蝶窦壁形成隆起占45%,无隆起占55%,隆起位于蝶窦侧壁后上方.视神经管在蝶窦壁形成隆起占72.5%,无隆起占27.5%,隆起位于蝶窦侧壁前上方;(5)前海锦间窦、下海绵间窦和后海绵间窦出现率分别为80%、25%和15%.结论 熟悉蝶窦及鞍区解剖结构有助于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术中安全切除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9.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 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手术技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回顾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的61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重新进行评估;并对术中出血这一手术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对术后视力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538例,次全切除59例,近全切除14例,无死亡病例,在全切除的病例中有11例为蝶窦气化不良或完全甲介型的蝶窦;术中出血来源包括蝶窦骨质的板障及导血管出血、蝶窦黏膜出血、鞍底骨质的板障出血、鞍底硬脑膜外的出血、鞍底硬脑膜及海绵间窦的出血、肿瘤内部及瘤床的出血等,针对不同来源的出血采取相应措施后,术中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3例发生了术后视力障碍加重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遵循正确的操作原则,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对于蝶窦气化不良的垂体腺瘤病例,亦可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肿瘤;针对术中及术后的重点情况进行正确处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