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在大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4例择期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22例,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对照组共22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并记录两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浆皮质醇浓度在麻醉诱导及手术期各时点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麻醉恢复期拔管及拔管后10min,各监测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均适合于大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但舒芬太尼麻醉组在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患者不良反应少,适合l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脉压变异(APP)是否可反映呼气末正压(PEEP)及液体复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LI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镇静并应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8 mL/kg,吸气/呼气=1:2,维持PaCO2在35~45 mm Hg;随机先后设定PEEP为5 cm H2O及15 cm H2O;应用经肺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当PEEP导致心排指数(CI)下降>10%时,予羟乙基淀粉(HES)500 mL进行液体复苏,并监测CI及△PP的变化.结果 2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均先后应用5 cm H2O和15 cm H2O的PEEP.PEEP15时CI较PEEP5时显著降低(P<0.05),△PP显著增加(P<0.05).其中14例患者应用PEEP15时导致CI下降>10%,予羟乙基淀粉(HES)进行液体复苏,CI从(3.01±0.57)L·min-1·m-2升高至(3.62±0.68)L·min-1·m-2(P<0.01),△PP从(17±3)%降至(10±2)%(P<0.01).PEEP15导致的CI变化与PEEP5时△PP值相关(r=-0.91,P<0.01),并与PEEP15导致的△PP增加相关(r=-0.79,P<0.01);而且液体复苏导致CI变化与复苏前△PP值相关(r=0.96,P<0.01),并与液体复苏导致的△PP降低相关(r=-0.95,P<0.01).结论 对于ALI进行机械通气应用PEEP的患者,△PP是预测并评价PEEP及液体复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简便且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异氟醚吸入全麻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2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C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吸入异氟醚1.0MAC维持麻醉。切皮前10min,A组用0.5%罗哌卡因40ml头皮切口浸润麻醉,B组用生理盐水40ml切口浸润,两组溶液均加入1:200 000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切口浸润即刻及其后5、10min、切皮即刻及其后5、10min、钻颅骨、切开硬脑膜、缝合硬脑膜、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手术完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异氟醚吸入浓度,并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10min、术毕时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结果 A组切口浸润后10min至缝合硬脑膜时MAP、HR均低于B组(P〈0.05〉;缝合皮下组织至术毕时A组的异氟醚浓度低于B组(P〈0.05);B组血糖随切皮刺激强度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全麻开、关颅时血流动力学的升高,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时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升高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用左右心导管观察10例典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在极量等长收缩运动(IE)和IE加乏氏动作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及临床表现,并以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成形术建立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正常冠状动脉的模型。结果表明进行极量前臂等长收缩运动和乏氏动作时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升高,其机理可能与胸腔内压的增高和主动脉压的增高有关而与心肌缺血无关。这解释了为何等长收缩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不高,也说明对心脏患者禁止IE和乏氏动作的概念应该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对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TAE)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TAE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栓塞前增加,而门静脉的内径无明显改变;②TAE可使因动静脉瘘造成的门静脉离肝血流变为向肝血流。上述结果表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对TAE治疗的预后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对决定是否进一步TAE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另外,对TAE后门静脉血流量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犬颈动脉囊性动脉瘤模型的构建,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生机制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将30只土狗随机分成两组(A、B组),雌性实验犬构成比为50%的A1、A2组和雌性实验犬构成比为33.3%的B1、B2组.将30只成年土狗的颈外静脉嫁接于双侧颈总动脉缺损处,制作颈动脉囊性动脉瘤60枚.术后连续8 wDSA检查动脉瘤的大小、造影剂滞留时间和瘤颈宽度等有无变化,分析此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30只实验犬在双侧颈动脉最终成功制作囊性动脉瘤58枚,成功率为96.7%,平均瘤颈宽度为(5.7±0.7)mm,平均瘤腔直径为(7.9±0.8) mm,术后实验动物均健康成活,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采用犬的双侧颈外静脉节段嫁接于双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犬动脉瘤模型成功率较高,也可方便开展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实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殷骏 《实用全科医学》2009,7(6):598-600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应用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60~90岁),ASAⅠ~Ⅲ级,随机均分成第三代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3)、手术开始时(T4)、拔管后即刻(T5)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组随机抽取20例患者于T0、T1、T2、T4、T5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T2、T4时AE、NE、DA均显著高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气管插管组并发症显著多于第三代喉罩组(P〈0.05)。结论老年人全身麻醉通气使用第三代喉罩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应用阻抗法和分气流监测法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Propofol,PRO)后患者血流动力学(MAP、NR、SLCI、IFI、VET、EVI、SVRI、IC、PFI、LSWI)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ETCO2、SPO2、 I-EtO2)的变化。 40例(ASAⅠ~ Ⅱ)随机分成四组,PRO剂量分别为 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结果:(1)1~4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0%、20%、30%、80%,苏醒时间分别为3 0±1.5、7.4±2.3、9.1±3.6、9.6±4.2分钟:(2)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O启SAP、DAP、MAP、SI下降,HR、CI、SVRI无明显变化,心肌收缩性(IC、PFI、EVI)明显减弱,SVRI减少;(3)PRO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以VT和VE影响最大,与剂量呈正相关;对面罩吸氧患者SpO2、RR、ETCO2无明显改变,I-EtO2减少;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对VT、VE的恢复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对局部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在特定的空间标系下推导了描述血液脉动流的控制方程,给出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并设计了数值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雄性乳猪的颈动脉为对象,在体测量了动脉的几何参数及反搏前后心动周期内连续的流率、动脉内压和心电。通过将反搏前后的实测数据分别应用到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求解。结果得到了反搏前后心动周期里动脉模型内的多种重要的血流动力学量,包括血液流场、速度分布、壁山切应力(WSS)分布等。结论体外反搏能有效提高心动周期内动脉的血流量、提高心动周期内尤其是舒张期的动脉内壁切应力水平及压力梯度、增加动脉局部狭窄段后端回流区的血液回流速度。这些改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都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通脉饮治疗上肢无脉症的疗效,及其对无脉症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尤其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通脉饮治疗上肢无脉症患者35例,评估其临床疗效,同时采用HP-5500型Acuson-128xp/10 A.R.TCDFI诊断仪检测,并记录相关数值。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经超声检测患肢狭窄远端肱动脉PSV值明显上升(治疗前为37.94±2.98cm/s,治疗后为40.15±2.62cm/s,P<0.01)。结论:中药通脉饮可以有效改善无脉症患者的上肢缺血症状,增加患肢远端血流速度。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