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07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人类ether-α-go-go-related基因(HERG)编码产物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HERG在一些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它可能通过其表达的钾离子通道影响肿瘤细胞的膜电位,使其处于去极化状态,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并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蚀能力有关。HERG有望成为某些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3.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趋化因子如CCL19和CCL21是T细胞增殖重要且有效的诱导物,两种因子趋化活性的研究证实,其能诱导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并能促进胞吞作用和抑制细胞凋亡。这些研究进展增加了研究者对这两种分子的了解,并能为疫苗的合理设计和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肽去甲酰酶已成为抗菌药物的新靶标,已开发出各种肽去甲酰酶抑制剂,LBM415(NVPPDF-713)是一种新的肽去甲酰酶抑制剂,对革兰阳性菌有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精华之一,合理配伍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配伍后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是诠释中药配伍合理性的关键内容。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正处于从体外到体内、成分到靶标、单一技术到多学科融合研究技术的转变历程,因此提出以“体外成分、体内过程、直接靶标”研究为基础,“中药配伍药理机制研究”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探索中药配伍后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吴浩  黄蓓蓓  贾志鑫  刘洁  陈奕君  肖红斌 《中草药》2023,54(5):1377-1385
目的 通过UHPLC-QTOF-MS/MS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紫菀Aster tataricus中润肠通便作用的效应成分。方法 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体内肠道内容物的成分,再利用SYBYL-X 2.0与Discovery Studio 4.0分子对接软件研究肠道内容物成分与M2受体、M3受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各成分与靶标蛋白的结合强度。结果 体内肠道内容物中共鉴定出28个紫菀中的化学成分,有10个成分均可与M2受体、M3受体及PKC蛋白分子对接较好,其中astin J与3种靶标蛋白结合的平均打分值最高,这些成分均以非共价键方式与靶标蛋白结合,产生氢键、范德华力、经典作用力等相互作用。结论 紫菀中的astin J、asterin F、asterin 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共10个成分可能是通过调节M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PKC蛋白的表达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病毒基因组编码基因数量少,从病毒中发现药物靶标受到一定限制.最近的研究表明,抑制宿主细胞中某些蛋白的功能可以阻断病毒感染.与病毒基因组相比,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可能包括更多的与病毒繁殖有关的基因.用DNA微阵列技术系统分析宿主基因表达,是一种从宿主细胞角度发现潜在抗病毒靶标的有效方法.最近报道了有关病毒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战略,以及通过表达谱分析来发现与病毒复制有关的宿主细胞通路.因此,人类基因组学技术在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不同于M受体的药理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与M受体药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观察抗M_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和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 毛果芸香碱能够剂量依赖性拮抗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其拮抗性质为非竞争性拮抗;抗M_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不影响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但能拮抗乙酰胆碱诱发的离休肠肌收缩作用。结论 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的药理学特征不同于经典M受体。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11届基于细胞测定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年会着重讨论了基于细胞筛选所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相对于无细胞筛选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最新研究中,PA-457即3-O-(3‘,3‘-二甲基琥珀酸)-白桦脂酸作为病毒成熟的抑制剂,颇具应用前景。Ⅰ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HIV的治疗中,PA-457作用于病毒一个新的靶点,可以控制HIV病人耐药性的增加。研究者认为,PA-457通过抑制Gag蛋白上某个位点的解离来抑制HIV的成熟,从而使病毒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