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52篇
  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该研究了胃癌中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CHFR)的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其与微管抑制剂(M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份胃癌切除术标本,检测其中9份标本的细胞系,启动子甲基化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HFR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定量逆转录PCR检测,MI介导的生长抑制反应通过标准的MTT方法检测。结果:在9份胃癌细胞系中,有3份细胞系的CHFR表达被异常的启动子甲基化所抑制,CHFR mRNA的表达水平与MI处理细胞(R=M10.889;P=0.005)的IC,o密切相关。在46例胃癌术后患中,有24例(52%)出现CHFR异常甲基化,其中12例因晚期肿瘤或术后复发而接受MI治疗。MI治疗有效包括29%的CHFR甲基化和20%的CHFR非甲基化患。然而,在7例CHFR甲基化患中,有6例(86%)出现肿瘤消退或不再进展的迹象。反之,在5例CHFR非甲基化患中有4例(80%)出现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3.
ZiPA-FtsZ抑制剂 原核微管蛋白类似物FtsZ是G^-和G^+菌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种必需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ZiPA为存在于E.coli中与FtsZ结合的一种蛋白,由于ZiPA是某些G^-菌细胞分裂的必需条件,所以抑制ZiPA-FtsZ的相互作用代表了一类有前途的抗菌作用的新靶标。通过确定的细菌ZiPA,发现小分子FtsZ结合抑制剂,同时在G^-菌中搜寻ZiPA类似物的项目已得到报道。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90年代应用较多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新药。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它可通过促进纺锤体外微管蛋白亚单位的聚合而促进微管的装配;即使在正常微管装配所需要的介质(如三磷酸鸟甘,GTP)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这种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无功能的微管。通过干扰微管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使细胞停止在细胞周期G2晚期和有丝分裂期,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复制并使神经组织的功能受到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历不同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NF)作为正常神经元结构的标识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EM睡眠剥夺1、3、5、7 d4个时间点大鼠皮质及海马MAP2和NF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技术观察睡眠剥夺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实验是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进行REM睡眠剥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蛋白质电泳以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REM睡眠剥夺后5d大鼠皮质、海马CA1及齿状回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N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神经元核仁偏位,胞质中出现少量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部分神经轴突的髓鞘溶解与浓集。环境对照组、REM睡眠剥夺5d和7d组,皮质中超微结构改变的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和5.8%。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处理的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的猫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蛋白(NTP)的表达,探讨bFGF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家猫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前和再灌注24h、48h和7d,采用Philip的猫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的脑组织MAP-2及NTP蛋白表达,进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缺血再灌注48h后,治疗组动物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MAP-2及NTP蛋白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结论:bFGF通过诱导MAP-2及NTP蛋白的表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神经元损伤和促进了神经纤维生长,从而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低温冷冻对皮肤α-tubulin、β-tubulin和cytoskerat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冷冻对皮肤骨架蛋白中α-微管蛋白(α-tubu lin)、β-微管蛋白(β-tubu lin)和高分子量角蛋白(cytoskeratin)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皮肤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用-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在4℃组、-20℃组、-80℃组均表达显著下降,且超微形态结构及分布改变明显。在-196℃组储存时三种成分含量下降较少,形态改变亦不显著。结论:皮肤的低温损伤与骨架蛋白-αtubu lin、β-tubu lin、cytoskeratin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8.
强噪声对大鼠血液粘度血糖及几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检测强噪声刺激12小时大鼠血液流变学九项指标,胆碱酯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及血糖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其结果显示:(1)低切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P<0.05;P<0.05和P<0.01);(2)真性和假性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增高(二者均P<0.01);(3)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和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增高(P<0.01和P<0.05)。揭示强噪声作用后机体听觉外系统发生明显变化,长期暴露后必将严重损伤全身性调节功能而引起脏器损害与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体β-微管蛋白在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前病变、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各50例中中心体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30例乳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不同样本组中心体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χ2=25.381,P《0.05),其在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9,P》0.05),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心体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导管内癌的核分级、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85,P《0.05).结论 中心体的异常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β-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成为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缺氧早期大鼠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早期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程度。方法将分离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建立缺氧细胞模型并设缺氧10、20、30、60min为观察时相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组细胞微管分布、形态变化,对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细胞游离d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缺氧10min后,缺氧组细胞微管念珠状结构消失,但排列尚有规律、数量无明显减少;缺氧20min不仅念珠状结构消失,而且微管排列散乱,远离胞核区出现微管缺失;缺氧30、60min时微管发生扭曲、断裂,纹理紊乱,完全丧失规律性。缺氧组心肌细胞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较正常组下降,且随缺氧时间延长愈加明显;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游离的α微管蛋白表达(缺氧10min为46644±145)高于正常组(13357±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此升高趋势愈加明显。结论在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微管发生解聚时间较早,其结构和分布规律被破坏。微管解聚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早期病理损害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