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4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6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99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7篇
综合类   2191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4篇
  7篇
中国医学   1383篇
肿瘤学   10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Cx4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4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x4 3、PCNA在 70例原发性胃癌 ,6 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果  Cx4 3在正常胃粘膜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83.9%和 17.1%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x4 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0 .0 1)。胃癌前病变、胃癌组中的 PCNA较正常胃粘膜组增高 (P<0 .0 1)。 Cx4 3表达与 PCNA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Cx4 3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x4 3可做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Itopride, a dopamine D2 antagonis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one 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 Howeve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itopride may improve symptoms are unknown. We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oses of itopride and placebo on gastric volumes, gastric emptying, small bowel transit and satiation in female and male healthy volunteers.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evaluated gastri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7 days of itopride 100 mg (n = 16) or 200 mg (n = 15) or placebo (n = 15) t.i.d. Validated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gastric accommodat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gastric emptying and orocecal transit and satiation postnutrient challenge. The three arms were comparable with regard to age, gender and body mass index.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itopride on gastric emptying, orocecal transit, fasting gastric volume, maximum tolerated volume or aggregate symptom score with nutrient drink challenge. Postprandial (PP) change in gastric volume differed in the three groups (P = 0.019): 625[+/-28 (SEM)], 555(+/-26) and 512(+/-33) in placebo, itopride 100 and 200 mg groups, respectively. In healthy subjects, itopride reduced total PP gastric volume without accelerating gastric emptying or significantly altering gastric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7.
The dorsal column nuclei and the sensory trigeminal nuclei project not only to the ventrobasal thalamus but also to the cerebellum. In this study the numbers and distribution of neurones projecting to these two regions were examined for the following nuclei: the rostral part of the main cuneate nucleus, the external cuneate nucleus, nucleus x, the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nd the oral, interpolar, and caudal subnuclei of the spinal nucleus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 thalamic projection from nucleus x and from the external cuneate nucleus was confirmed, and a distinct group of neurones projecting to the ventroposteromedial thalamus was distinguished near the ventromedial aspect of the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Of the 165,000 neurones examined, only one was found to be double label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neurones that project to the ventrobasal thalamus and to the cerebellum are separate, and that somatosensory neurones in the brainstem do not send axon collaterals to both regions.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9例临床上除外右房肥大的P波高电压,此种P波高电压主要见于冠心病及急性颅脑疾患,二者之和占76.9%。其形态64%与肺性P波相同。产生的机制可能与结间束传导阻滞、中枢调节机能受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新华 《山东医药》2007,47(19):50-5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PTEN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阳性表达面积、强阳性表达面积,分析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表达水平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胃癌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阳性面积、强阳性面积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胃癌组织PTEN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肿瘤分期明显相关,术后3、5 a生存率低表达者明显低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PTEN基因表达低下或丢失与胃癌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术后生存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风毒邪论是一种与传统中医中风病理有所不同的理论 ,在中风毒邪论指导下形成解毒通络方是较为理想的神经保护剂 ,可解决目前神经保护治疗的主要障碍 ,有望成为提高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