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PCE法测定蛹虫草及其培养物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法 ,比较天然蛹虫草及其培养物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 在HV - 30 1高效毛细管电泳仪上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石英毛细管柱 ,以pH9.0的 4 0mmol·L-1 硼砂溶液作为电极缓冲液 ;分离电压为 1 6K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 天然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子座部分。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和菌丝中虫草素的含量分别是天然蛹虫草子座中的 5 .0 4倍和 1 0 .85倍 ;液体培养蛹虫草菌丝中腺嘌呤、腺苷、尿苷、鸟苷含量均高于固体培养蛹虫草子座。结论 天然蛹虫草及其培养物中核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蛹虫草的定量分析 ,具有分离度高、简便、准确 ,样品消耗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虫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 extract, 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与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DMN 10 μg/kg 剂量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每周前3日、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CME干预实验于造模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至造模4周末;治疗实验于造模4周、终止造模因素后开始给药至8周末;均以0.74 g/(kg·d)剂量给予CME,每日 1次。分别于造模后3天、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观测肝组织学、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检测。 结果 与同期模型组比较,CME预防给药后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预用药4周后的肝Hyp含量显著下降(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内α-SMA、ColⅠ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治疗给药2周后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有所升高(P>0.05);治疗给药2、4周的肝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 治疗给药4周时肝组织ColⅠ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 CME既能显著抑制DMN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也可有效促进已成型的DMN大鼠肝硬化的逆转,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中国被毛孢菌丝体50、200和800mg/kg灌胃,连续用药5d,进行小鼠碳粒廓清试验、血清溶血素试验和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DTH)。结果: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在200mg/kg和800mg/kg剂量下,能明显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且有显著剂量依赖性。结论:中国被毛孢菌丝体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培养虫草菌菌丝体对麻醉犬血管的扩张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电磁流量计法与恒速灌流泵法实验,发现人工发酵虫草菌菌丝体具有明显增加麻醉犬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脑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的作用。兴奋M受体及其有效成分腺苷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驰作用可能为其扩血管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广泛。从免疫抑制剂角度出发,对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制剂在器官移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应、虫草中具有免疫抑制效应成分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明在猪苓菌发酵过程中加入假单胞杆菌、灵芝、金针菇等几种菌的发酵液对猪苓多糖产生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发酵培养法。平板培养法直接测定生长量;发酵培养所得的发酵液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猪苓菌发酵培养过程中加入假单胞杆菌、灵芝、金针菇等几种菌的发酵液可使猪苓菌球数量增多、重量大、多糖含量高。以假单胞杆菌发酵液的处理效果最佳;在平板培养时,培养25d菌落直径达72.25mm,在发酵培养过程中,在最佳产糖期发酵液中粗多糖含量达7.800mg·ml-1,而对照分别为48.63mm和5.200mg·ml-1。结论:在猪苓菌丝体培养过程中加入假单胞杆菌、灵芝、金针菇等几种菌的发酵液均对其菌丝的生长及发酵过程中多糖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旭东  张力三  陈洁芳    胡兴越  陈炜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6):1238-1241
 目的 研究乌灵菌粉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和慢性癫痫诱发记忆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戊四唑点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乌灵菌粉(0.3 g·kg-1, ig)组,高剂量乌灵菌粉(0.6 g·kg-1, ig)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35 mg·kg-1)的戊四唑(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共12次。乌灵菌粉在每次注射戊四唑前0.5 h灌胃。采用穿梭箱被动回避试验测定大鼠的记忆能力,化学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含量。结果 乌灵菌粉能延缓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的形成过程,但不能阻断点燃的最终形成。戊四唑点燃癫痫使大鼠在穿梭箱中的被动回避时间缩短,乌灵菌粉明显逆转了这种被动回避时间的缩短。戊四唑点燃癫痫使大鼠脑内组胺含量明显下降,乌灵菌粉部分逆转了这种下降,在海马和下丘脑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乌灵菌粉能延缓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的形成过程,改善癫痫诱发的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增强脑内组胺能神经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筛选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对照,用苯酚一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桑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50倍量水,温度为90℃,煎煮2h/次,共2次。结论用此工艺提取水溶性多糖简单、易行,方法重现性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来提取多糖。  相似文献   
9.
野生桑黄菌株的分离、鉴定和次生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洋  石卉  王晓婷  范桂枝 《中草药》2013,44(23):3394-3399
目的 对4种不同树种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形态特征,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比色法分析次生代谢物量。结果 从松树桑黄、桑树桑黄、暴马丁香树桑黄、杨树桑黄分离的菌株,其菌丝体形态特征相同,呈有隔分支,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外观颜色不同,其中杨树桑黄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47 cm/d。进一步通过ITS序列分析发现,松树桑黄菌株为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桑树桑黄菌株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暴马丁香桑黄菌株和杨树桑黄菌株为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对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的分析发现,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这些次生代谢物,但其量与菌株来源有关。暴马丁香树来源的子实体中多糖量最高,为98.20 mg/g;杨树来源的子实体中黄酮、三萜、多酚量最高,分别为548.49、1.48、33.70 mg/g。菌丝体中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产量累积最高的菌株来源于桑树,分别为259.64、223.11、43.78、24.80 mg/L;同时发现,菌丝体中的三萜量高于子实体,其中桑树菌丝体中的三萜量是子实体的7倍左右。结论 4株桑黄菊菌株菌丝体形态基本无差异,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鉴定桑黄菌株;4株桑黄菌丝和子实体中次生代谢物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一种真菌菌丝体甲醇提取物-A7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MTT法观察A7对人BEL-7402肝癌细胞、HCT-8结肠癌细胞、SPC-A-1肺腺癌细胞、GLC-82肺腺癌细胞和EC-109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模型,观察A7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7对前述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1.7,4.7,5.0,7.6μg/mL,均小于10μg/mL。动物实验表明,50mg/kgA7对S189实体肉瘤的抑制率达46.8%(P<0.001)。结论 A7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