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1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0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67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915篇
内科学   408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1311篇
外科学   530篇
综合类   978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67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ynthesize PFC fNIRS outcomes on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tasks compared to resting/baseline tasks in healthy adults from studies utilizing a pre/post design.

Material and methods: original research studies were searched from seven databases (MEDLINE, EMBASE, CENTRAL, CINAHL, SCOPUS, PEDro and PubMed). Subsequently,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screened the titles and abstracts followed by full-text reviews to assess the studies' eligibility.

Results: eleven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had data abstracted and quality assessed. Methodology varied considerably and yet cognitive tasks resulted in the ΔO2Hb increasing in 8 of the 11 and ΔHHb decreasing in 8 of 8 studies that reported this outcome. The cognitive tasks from 10 of the 11 studies were classified as “Working Memory” and “Verbal Fluency Tasks”.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data comparison was challenging provided the heterogeneity in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across studies were similar.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滴速自动显示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介绍了该产品基于数字电路和基于单片机ATMEL89C2051两种方案软硬件设计。能够正确显示静脉输液滴数,方便患者和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并且在无药液和血管堵塞两种情况下,自动报警。在输液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同步显示液滴滴速快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SCT表现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细胞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和其与S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例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 ,如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和强化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中 ,nm2 3 H1阳性 2 1例 ,阳性率为 5 8.3 % ,转移高危组 (子灶、门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 )nm2 3 H1基因的表达低于转移低危组 (P <0 .0 5 ) ;C erbB 2基因阳性 2 2例 ,阳性率为 71.1% ,C erbB 2基因的表达在中等大小肝癌组表达高于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的SCT表现与nm2 3 H1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2,9(11):825-826
目的 :根据直肠癌的 CT表现 ,探讨 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4例经手术和 /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 CT资料 ,观察其 CT征象。结果 :典型直肠癌在 CT平扫时表现为低密度的软组织块影 ,肠壁不规则增厚 ,肠腔狭窄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对于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的价值最大。 期 18例 , 期 2 9例 , 期5例 , 期 2例。结论 :CT为直肠癌早期诊断 ,临床分期 ,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完成28例次脑立体定向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立体定向活检术10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定向开放手术12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脑立体定向手术能精确定位,确定最佳手术路径,为颅内多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同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的差异,强调早期预防治疗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单能量X线(SXA)骨密度仪测量246例正常人的右跟骨骨密度,结果:男性大于60岁组较小于60岁组骨密度(BMD)降低明显(P<0.05);女性50岁以上组与小于50岁组相比,BMD下降差异有极显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相比,男性BMD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大多以绝经后为主,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SXA检测的跟骨含95%小梁骨,能较好地确定骨质疏松的风险水平,且其具有价廉、简便,快捷,较准确等特点,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