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麻黄煎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09,29(10):937-940
《伤寒杂病论》之用麻黄,其先煎与否,非常灵活机动,要视病情、体质和用量大小及其配伍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欲大汗猛汗者,则不必先煎去沫;欲缓发慢散,务去邪以尽者,必当先煎去沫;体质弱或用量小者,必须先煎去沫;而体质壮实,用量较大者,则勿须先煎去沫;配伍单纯,不相互牵制者,应予先煎去沫;而配伍复杂,有相畏、相杀、相恶者,则不必先煎去沫。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中包煎药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汤剂中需要包煎的药物以煎出物干重为指标,采用不同装量的方法,进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装量不同,煎出效果也不同。并对传统认为包煎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观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选用传统水煎及袋泡两种方法制备大黄药材单味药汤剂,探讨了不同粒度、不同浸泡时间对大黄主要成分之一大黄素煎(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参苓白术散和膈下逐瘀汤对实验性脂肪肝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和健脾益气法两种治疗法则对高脂饲料导致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影响。方法:饲喂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以健脾益气法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和活血化瘀法代表方膈下逐瘀汤进行干预,观察两方对模型大鼠早期的血脂、肝脂、肝功能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两方均能降低模型大鼠的血脂、肝脂水平,从作用强度来看,膈下逐瘀汤作用优于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能够改善肝功能,参苓白术散对肝功能作用不明显;两方均能升高SOD,作用以膈下逐瘀汤更为显著,对MDA两方均无明显影响;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没有明显作用,而膈下逐瘀汤早期应用能够显著对抗血小板聚集。结论: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对改善脂肪肝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通过对中药煎剂中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皮、藤,石、介、虫、甲5大类53种中药的重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的实验探讨,初步得出处方药重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对促进中药煎剂加水量和达到预期煎药量的量化指标,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葛根等混煎液中葛根主要成份——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葛根最佳煎煮条件。结果表明:葛根以切片0.4~0.7cm长、加水量12~15倍,煎煮时间30分钟为宜,浸泡与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灵枢》半夏汤药物组成及煎服法。认为半夏为生半夏,秫米为黏高粱;煎服法较繁且有颇多讲究;主要用于治疗邪客于内、阳不入阴之不寐。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制度及中医临床方药用量的差异,导致了历代方药剂量与折算标准的不同,因此在对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守传承精华、古为今用、古今衔接、凝聚共识的原则,并首先依据历代度量衡制度对方药剂量作出折算。若折算剂量明显超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则在保证原方药物用量比例不变的前提下,一方一议,参考专家共识、结合药物安全性评价进行折算;对于以非标准单位计量的药物,则综合文献分析与实物测量给出折算范围。对于服量的折算,以原文为依据,参考不同时代的计量标准进行折算;若原文服量不明确,则依据该方剂的历代演变,参考相关古籍并结合现代应用确定折算服量。最终确定经典名方的折算标准为汉唐时期一两折合今之13.8 g,一升折合今之200 mL;唐代一分折合今之3.45 g;宋金元时期一钱折合今之4.13 g,一盏折合今之300 mL;明清时期一钱折合今之3.73 g,一杯及一盅均折合为今之200 mL。对于以非标准计量单位记录的药物,则需要在综合分析确定其基原的情况下,进行实测以确定其折算标准,必要时,可通过对照成书年代相近的医书中对于功效主治相同或相近的同名方剂药物剂量的不同记载来辅助确定折算标准。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方药剂量折算原则的解析,有助于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和成药开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结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治疗组治疗前为(42.87±21.32)%,治疗后为(54.46±19.38)%,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FD患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