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宽筋藤(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宽筋藤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丁香苷(1)、corchoionoside C(2)、3,4-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肉桂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5)、benzyl-β-D-glucopyranoside(6)、丁香酸(7)、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8)、1,4-dihydroxymethyl-2,5-dimethoxybenzene(9)、1-[2-(furan-2-yl)-2-oxoethyl]pyrrolidin-2-one(10)、cordysinin B(11)、lyciumide A(12)、酪氨酸(13)、环(亮氨酸-异亮氨酸)(14)、表丁香树脂醇(15)、(+)-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6)。结论化合物2、9~14均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鸡眼睛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鸡眼睛Euscaphis japonica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鸡眼睛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rchoionoside C(1)、鞣花酸(2)、junipetrioloside A(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6)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冯宁  卢成淑  南国  张鹏  朱彦  高秀梅  吴红华 《中草药》2016,47(2):200-203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各种波谱学技术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山柰酚3-O-洋槐糖苷(3)、山柰酚3-O-芸香糖苷(4)、(6S,9S)-长寿花糖苷(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6)、香草醛(7)、咖啡酸(8)、原儿茶酸(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4为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5为单萜苷类化合物,化合物6~9为3个酚酸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和9为首次从栀子的干燥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金梦莹  冯丹  曹钰镁  李民主  邓赟  郭大乐 《中草药》2019,50(13):3017-3023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HP-20)、透析袋、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RP1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榆10%乙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1)、phenethanol-β-vicianoside(2)、junipetrioloside A(3)、citroside A(4)、corchoionoside C(5)、adenosine(6)、tryptophan(7)、tachinoside(8)、d-mandelicacid-β-D-glucopyranoside(9)、(+)-(7S,8S)-guaiacylglycerol8-O-β-Dglucopyranoside(10)、biophenol(11)、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3-O-β-glucopyranoside(12)、syringin(13)、(2E,5E)-3,7-dimethyl-2,5-octadiene-1,7-diol(14)、(±)-3-hydroxy-3,7-dimethyloct-6-enoic acid(15)、(2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16)、phlorizin(17)、(+)-cyclo-olivil-6-O-β-D-glucopyranoside(18)、5′-methoxy-8′-hydroxyl-(+)-iso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9)、pheneth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side(20)、gaultherin(21)、benzyl-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2)、(2E)-7-hydroxy-3,7-dimethyl-2-octen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23)、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24)、methyl-4-(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5-methoxybenzoate(25)。结论化合物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