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者体内干扰素 (IFN)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 (CPE)检测5 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的IFN水平。结果 :(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 ,恢复期显著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 ,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2 )采用IFN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 ,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 ,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 (2 )IFN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 ,临床上不易贸然使用 ,需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对板蓝根各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工艺将文献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的作用 ,质量标准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3.
2.2.15细胞生长规律的探讨及在药物筛选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2 .15细胞生长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规律以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2 .2 .15细胞系 )建立抗HBV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常规 ,对 2 .2 .15细胞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特性进行初步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药物体外抗HBV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选择每孔接种 0 .1mL浓度为 3× 10 8L-1的 2 .2 .15细胞培养至 8~ 12d为细胞指数生长期 ,滴板后第 1天上清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 ,第 12天达高峰且含量最高。药物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无环鸟苷、α -干扰素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 0 .6 7M ,0 .4 9g/L ,0 .75g/L ,>10× 10 8IU/L ,对病毒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 (TI)分别为 2 79,4 .4 7;2 7.2 2 ,5 .4 4 ;1,1;1,1。结论  2 .2 .15细胞抗HBV药物筛选以 3× 10 8L-1/孔培养至 12d作为常规方法较为合适。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均有显著体外抗病毒作用 ,可以作为阳性药物对照。  相似文献   
4.
Background: Hyperthermia has proved successful in treating cutaneou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plantar wart and condyloma acuminata (CA). Moreover, this treatment provides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se conditions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ies.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global proteome changes in CA in response to hyperthermia and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hyperthermia therapy against HPV-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CA tissue wa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Diagnosis was verified as based on results of both HE staining and HPV-DNA PCR assay. Hyperthermia was achieved with a 44?°C water bath.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 were identified by iTRAQ labeling, SCX chromatography and LC-MS/MS assay. Validation of proteomic results was performed using real-time qPCR and western blot, while 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DEPs was accomplished by R 3.4.1, STRING and Cytoscape softwares.

Results: In response to hyperthermia, a total of 102 DEPs were identified with 37 being upregulated and 65 downregulated. Among these DEPs, hyperthermia induced proteins involved with anti-viral processes such as OAS1, MX1, BANF1, CANX and AP1S1, whereas it inhibited proteins that participated in cellular metabolism, such as GALT, H6PD, EXOSC4 and EXOSC6; protein translation, such as RPS4Y1; as well as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 such as KRT5, KRT27, KRT75, KRT76 and H2AFY2.

Conclusions: Hyperthermia inhibited enzymes and 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metabolism modulation and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 in CA tissue, whereas it promoted factors involved in anti-viral responses. Such effects may, in part, contribute to the efficacy of local hyperthermia therapy against HP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菊软胶囊的抗病毒、抑菌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致小鼠感染观察其抗病毒作用,以腹腔注射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感染了解其抑菌作用,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溶菌酶活性试验观察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结果香菊软胶囊能够降低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感染小鼠和腹腔感染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死亡率;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溶菌酶活性。结论香菊软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抑菌作用,并能够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6.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展开剂:氯仿-甲醇(5:1),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鉴别抗病毒颗粒中的连翘;色谱柱: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7μm);流动相:以甲醇-水-冰醋酸(15:85:0.85);检测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对抗病毒颗粒中的绿原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所采用的鉴别连翘的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绿原酸含量测定线性范围:0.10~0.90μg/mL,平均回收率:98.87%,RSD:1.94%。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靠、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抗病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中红细胞凝集效应组分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琴  马丽  李兰  胡晓燕  姜黎  肖小河 《中草药》2012,43(1):125-130
目的研究板蓝根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成分。方法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针对活性最强的部位建立1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生物测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板蓝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家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2号、11号共有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23、43.00 min)的相对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样品的凝集作用也越强。结论 2号、11号峰可能为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特征峰,所建立的板蓝根HPLC特征图谱与药效作用的关系,可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叶下珠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共分得11个化合物,其中2个新化合物为去氢诃子次酸甲酯、短叶苏木酚酸甲酯。通过抗病毒、抗乙肝表面抗原及保肝试验,肯定了叶下珠的抗乙肝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多酚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亮  李医明  陈凯先  贾琦 《中草药》2013,44(11):1501-1507
植物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随着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物、调血脂和血糖等多方面活性的发现和阐明,植物多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酚类成分由于其结构上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目前在提取分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中药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多酚类成分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