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对眩晕病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到处方用药,无不彰显着“道法自然”“取象比类”思维的妙处.“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一种对客体形态的再认识与内在实质的理解相统一的认识活动.中医运用“取象比类”方法来阐释阴阳、五行、藏象等中医经典理论,更用之来指导临床.“培土生金”“增水行舟”“提壶揭盖”“釜底抽薪”等治法,皆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眩晕的病位在脑窍,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尤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其治疗应祛避外风,镇熄肝风,清疏上窍,培土养正.  相似文献   
2.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代人们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长期以来,“取象比类”便一直成为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创思维,并为中医学所长期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内容,在时下的中医研究当中仍具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4.
刘玲  迟华基 《中医药学刊》2008,26(2):365-367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建立并发展了丰富的中医理论体系,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任何辉煌成就的背后必有其相应优秀的认知方法,因此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中医经典理论,探索传统中医的认知方法。通过研究认为,中医传统的宏观揣测、临床体悟和取象比类方法,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梳理这些经典理论背后的认知方法,目的在于希望能为当前中医的科研提供一点认知方法上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明确中医脾胃治则的来源;应用隐喻认知逻辑学中类比推理对其相关语料进行分析;中医脾胃治则的确立是基于对"土"的一种隐喻认知;中医理论是一种依赖体验性的理论,它与人类对自然的体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代人们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长期以来,“取象比类”便一直成为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创思维,并为中医学所长期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内容,在时下的中医研究当中仍具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郁祥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4-155
中国传统医学的诞生与发展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而取象比类法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探讨了取象比类法的本质特征,从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此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的结论。从隐喻视角揭示传统中医理论的构建机制和认知过程,有利于解读中医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中医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这样说以及蕴含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观辨证就是在谙熟中、西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悟的审慎过程.西医肾病学许多病因、病机,甚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机理都尚未完全明了.与此类似,微观辨证下的中医肾病治疗机理则更具抽象性.微观辨证是中医传统(宏观)辨证向前发展的结果,是对宏观辨证深化与补充,其只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够独立于宏观辨证之外而存在.临床辨证方法当分清主次,总的原则还是以整体辨证为主,微观辨证为辅.若能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创立中医治疗肾病的新理念,则可使肾病治疗更客观、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