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用“俞”,《灵枢》用“输”与“腧”表示腧穴,三字用法基本相同。“俞”源于用船运送,“输”源于用车运送,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腧”是“俞”的今字,其字形代表的意义最符合中医学中腧穴的含义。应以“腧”作为规范的词语,表示腧穴的各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揿针穴位埋针对社区 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为 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 80例H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含马来酸依那普利叶 酸片(依叶片)的降压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 28天后进行临床疗 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c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治 疗组患者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 在依叶片降压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穴位埋针可显著改善 H型高血压 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压、Hcy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肝郁脾虚证相关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量计对73例胃脘痛肝郁脾虚证患者通过相关穴位测定其皮肤微循环流量改变,近取脾、胃经募穴、背俞穴;远取脾、胃经输穴、合穴。结果表明,胃脘痛肝郁脾虚证Ⅰ、Ⅱ型相关各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值均非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该病证病理机制之一在于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其中,足三里穴具有相对特异性:1.该病证足三里穴流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脾虚为主的Ⅱ型比肝郁为主的Ⅰ型该穴流量值明显减低;3.Ⅱ型组内各穴流量值以该穴为最低。可见该穴在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最为敏感,并为针灸治疗该病证优选穴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阿是穴与穴位特异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喻晓春  高俊虹  付卫星 《针刺研究》2005,30(3):183-186,190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特异性的穴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刺安神穴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巍 《天津中医药》2005,22(3):213-214
[目的]证实针刺安神穴位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临床对60例确诊病人进行观察,对比针刺前后脑血管血流阻力、血管弹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后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结论]针刺安神穴位可双向调节颅内外血管血流平衡,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方剑乔教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经验,提炼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病案,认真研习方师对耳鸣耳聋的诊疗思路与辨证施治要点,归纳整理方师针灸取穴与临证用药经验,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方师论治本病的学术思想,并列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方师提出,耳鸣耳聋的诊治应重视虚实辨证,首辨虚实之病机,后辨病因,实证多责之于风火之邪上扰,虚症多责之于气虚或阴精亏损,主要是肾阴肾精的亏损。治疗上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针灸治疗方面以患侧的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作为治疗耳聋耳鸣的基本穴,结合虚实辨证选择电针频率,虚证用疏波,实证用密波。中药治疗多以耳聋左慈丸加减,以奏三阴并补、利湿泄浊之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尤为效佳。所举验案中患者为耳鸣耳聋(肾精亏虚证),治拟补肾益精、滋阴养窍,经针灸耳前三穴并随证加减,并结合左慈丸口服后,患者听力及耳鸣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结论]方师治疗耳鸣耳聋,注重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焦珂  苏同生 《中医学报》2020,35(5):956-959
黄元御诊治疾病的核心思想乃“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认为疾病的发生乃因中土轴轮受损、四象升降失司所致。中风发病的总病机为中气衰败、土湿阳衰,治则为补气健中、温阳散寒。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巧妙结合,集艾灸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同针刺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于一体,对寒性病证的治疗较单纯针刺尤具增效作用。将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风市、合谷、太冲作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穴,可达助阳暖土、补气活血、祛风疏肝之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敏化穴位对结肠炎模型大鼠脑干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Ch AT+)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大鼠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7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正常+敏化穴位组(5只)、模型组(34只)、电针1组(15只)和电针2组(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予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6d建立结肠炎大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B)溶液确定模型大鼠的敏化穴位后,正常+敏化穴位组、电针1组和电针2组于敏化穴位处施以电针(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2 m A),每天干预30 min,电针1组连续干预6 d,正常+敏化穴位组、电针2组只干预1 d。实验第0、7、13天,评定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1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痛潜伏期;实验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正常组、正常+敏化穴位组、模型组和电针2组大鼠脊髓背角不同板层神经元和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结肠炎模型大鼠体表EB渗出点主要分布于T12~S1节段,以L2和L5节段最集中,因此,选择L5节段的上巨虚穴作为敏化穴位。第7、13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P<0.001),DAI评分和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升高(P<0.001);第7天,模型组热痛潜伏期低于正常组(P<0.001);第13天,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P<0.001),DAI评分和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敏化穴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L4~L6节段背角浅层(第Ⅰ、Ⅱ板层)神经元及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数量增多(P<0.05,P<0.01);与正常+敏化穴位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2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和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数量增多(P<0.001)。结论:结肠炎大鼠体表T12~S1节段支配区域(穴位)发生敏化;电针敏化穴位可有效缓解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和DMV中Ch AT+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分娩的1691例产妇采用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结果 显效1501例,占88.8%;有效185例,占10.9%;无效5例,占0.30%;总有效率为99.70%.结论 耳穴压豆效果显著,治疗过程安全,收费低廉,深受产妇及家属好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