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2.
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是中医"火"概念发生的原型,经过取象比类思维,抽象出了具有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意义的"火"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火"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藏族成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随机抽取1 309名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8%,男性为3.0%;6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6.7%,男性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年龄、从事农牧活动、BMI、绝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在男性群体中,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结论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60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偏低。增龄是该地区藏族成年女性、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BMI偏低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农牧活动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提出“位、时、象”三法,从空间、时间和形态3个角度认识六经,并根据六经病之特点结合临床应用之体会,分析病证的“连续性与间断性”“六经病的单一性与复杂性”“症状的显性与隐性”“因果关系”“脉证关系”“伤寒与杂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在《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及脏象、经络两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得来的,是中医的鼻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在IgA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IgA肾病又称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常见,其整个发病过程可视为从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转变为三阴经(太阴、少阴及厥阴)。IgA肾病在各经为病,脉症特点并不相同,因此IgA肾病采用六经辨证为指导,判断病情,能够有效防治IgA肾病,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综合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中的效果,提升门诊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5个阶段,选取2019年5—12月168万人次门诊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8月120万人次门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比较两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等候时间、取药时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等候时间、取药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服务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不断优化门诊资源配置,患者满意度提高,最终得出一套适用于综合医院推广和借鉴的门诊服务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7.
六西格玛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发展之路,六西格玛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区别及通用电气公司在推广六西格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合维生素丸中烟酰胺、维生素B2、维生素B13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以C18为色谱柱,0.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5%冰醋酸和0.05%三乙胺)-甲醇(72∶28)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烟酰胺、维生素B2、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54~15.7700μg、0.05227~2.6135μg、0.4474~22.3700μg;方法的回收率在97.5%~99.2%,RSD为1.3%~1.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为六合维生素丸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多维类药物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患者24 h尿液标本留取合格率,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21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选取需要留取24 h尿液标本检验的患者。对照组为2021年1—5月50例住院患者,观察组为2021年6—12月53例住院患者。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7.30±12.88)岁,病程(5.78±4.82)年;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8.00±12.19)岁,病程(6.83±5.76)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使用DMAIC(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循环,即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进行项目推进,同时利用鱼骨图工艺改进工具,优化24 h尿液标本的留取流程,并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留尿时间正确率、标本污染率、标本量不足率、记录尿量正确率、护士规范宣教率、满意度。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对照组留尿时间正确率为90.00%(45/50),观察组留尿时间正确率为100.00%(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记录尿量正确率为90.00%(45/50),观察组记录尿量正确率为100.00%(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实施前后均调查50人,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3.86±0.57)分提升为实施后的(4.20±0.45)分,实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0,P=0.001)。结论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4 h尿液标本留取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出一套适用于医院推广和借鉴的留取24 h尿液标本的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The six-minute walk test (6MWT) is used within clinical and research settings to assess gait performance across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and populations. Commonly, the test is used to identify specific aspects of gait that affect functional mobilit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wireless inertial sensors,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collect reliable, sensi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 of gait. While the 6MWT has been accepted and used for many years, a more concise, while still objective gait analysis would likely benefit clinicians, researchers and patients.Research QuestionDoes a concise 2-minute walk test (2MWT) provide similar information regarding gait performance and gait differences as the 6MWT in healthy young (YA) and older adults (OA)?MethodsA total of thirty-one participants (sixteen young adults and fifteen older adults) conducted a continuous 6MWT at their self-selected pace. All participants wore six wireless inertial sensors which were placed on each foot, at the lumbar, sternum, and on each wrist. Once completed the 6MWT data was spliced into three, distinct two-minute segments. Spliced data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and segments.Results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several gait metrics, primarily with older adults showing increased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dditional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hree, two-minute seg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6MW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otal number of strides completed.Significance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2MWT may provide a preferable alternative to assessing gait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confounds such as fatigue while maintaining sensitivity of measuring gait performance. These improvements may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when studying populations of advanced age or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