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湿热内蕴证候大鼠模型,研究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清利湿热方的中医功效,以证测效揭示清利湿热降血尿酸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妙丸组以及清利湿热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饲喂高脂高糖饲料,自由饮用蜂蜜水,并隔天灌胃猪油脂或酒,建立湿热内蕴证候大鼠模型,观察清利湿热方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热激蛋白70(HS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促胃液素(GAS)、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血浆胃动素(MTL)、肝脏组织Na+-K+-ATP酶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肠组织水孔蛋白3(AQP3)、水孔蛋白4(AQP4)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表达量。结果:模型组体质量下降(P<0.05,P<0.01),HSP70、TNF-α、IL-1β升高(P<0.05,P<0.01,P<0.001),胃肠组织中AQP3表达量下降(P<0.05),AQP4表达量上升(P<0.01,P<0.001),GAS含量下降(P<0.01),IgM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TLR4表达量增加(P<0.01)。清利湿热方能增加大鼠体质量,降低HSP70、TNF-α、IL-1β含量(P<0.05,P<0.01,P<0.001),升高胃肠组织AQP3表达量(P<0.05,P<0.01,P<0.001),降低AQP4表达量(P<0.05),升高GAS、Na+-K+-ATP酶含量(P<0.05,P<0.001),降低IgM含量(P<0.05,P<0.01)。结论:饲喂高脂高糖饲料,自由饮用蜂蜜水,并隔天灌胃油脂/酒,可以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湿热内蕴证候模型,清利湿热方可以从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热激蛋白以及炎症介质、水孔蛋白、胃肠激素、免疫等多方面改善大鼠湿热状态,发挥清利湿热功效。清利湿热方具有降血尿酸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核因子κBp65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灌胃给予清利湿热颗粒后大鼠体内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方法: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采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进样量为2μL,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处理后的空白血清和给药后0.5、1、2、4 h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进行质谱检测。结果:通过与Natural Products HR-MS/MS Spectral Library 1.0数据库对比、文献分析以及质谱裂解规律从血清样品中鉴定出15个原型成分。结论:本研究为清利湿热颗粒标志性成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初步确定了该产品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也为进一步揭示清利湿热颗粒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晓琳教授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湿热瘀滞证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在辨证施治思想的基础上,采取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治疗原则,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促使结节消退,缓解疼痛,患处愈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效果确切,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积聚”“黄疸”等范畴.湿热疫毒入侵,邪伏血分,致使正气亏虚、气血失调是其基本病机.其中医辨证分型可按病因分为湿热相关分型、毒邪有关的分型、气机相关分型、血瘀相关的分型湿相关的分型;按病机分为肝郁相关的分型、阴虚相关的分型、肝郁脾虚相关的分型、与脾虚相关的分型;按病位分为病位在肝的分型、病位在肝肾的分型、病位在脾胃的分型、病位在肝脾(肾)的分型.中医药治疗主要有辨证论治、专方专用、单方制剂及针灸、推拿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先进行湿热内蕴证清肠化湿,待病情缓解,应用中医序贯法进行清肠扶正治疗;对照组应用美沙拉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71.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患者(2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8.6%)低于对照组(34.3%),以上结果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并且标本兼治,复发率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运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苓泽痛风汤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4/30)。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良好,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渗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祛风解毒的功效,能够降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及血沉等指标,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36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49岁;男20例,女1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临床有效率,胃镜有效率及病理有效率。结果:清热利湿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有效率为94.44%。胃镜检查疗效总有效率91.67%。病理检查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临床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方法:选择90例肛窦炎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甲硝唑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混合溶液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肛门坠胀、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窦充血、肛窦水肿症状积分以及TNF-α、IL-6、IL-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升清化浊方治疗肛窦炎湿热下注证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达克宁栓治疗湿热带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收集妇科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48例,经中医辨证符合中医“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的诊断。治疗上采用口服三金片3次/d,5片/次,疗程60d;达克宁栓0.2g,阴道给药,每晚1次,1枚/次。连续7d为1个疗程。观察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6%。所有患者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金片联合达克宁栓治疗湿热带下病疗效确切,长期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IgA肾病(IgAN)湿热证患者进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分析探讨该人群中所表达的特异蛋白,试图从蛋白质组层面寻找与IgA肾病湿热证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采集IgA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共29例(湿热证14例,非湿热证15例),同时选择非IgA肾病的湿热证肾病患者血清样本10例和健康人血清样本15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蛋白质芯片分析仪实现各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检测,后运用Biomarker WizardTM和Biomarker PatternsT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识别IgA肾病湿热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树模型。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之间共检出有7个蛋白峰具有显著差异(P〈0.05);IgA肾病湿热证组与非IgA肾病湿热证组之间共检出有4个蛋白峰具有显著差异(P〈0.05);IgA肾病湿热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共检出有5个蛋白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各组对比结果,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证实,M/Z(质荷比)为4987.92所代表的“Beta-defensin 33蛋白”可能是IgA肾病湿热证的特异血清蛋白标志物。经筛选以M/Z为1092.71等11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地将IgA肾病湿热证区分出来,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87.50%。进一步对此决策模型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6.67%。结论:IgA肾病湿热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以M/Z为4987.92所代表的“Beta-defensin 33蛋白”的差异表达为物质基础的,同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证候决策树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