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赤芍对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赤芍防止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脂组、赤芍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脂喂养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8周时取材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与高脂组比较,赤芍高、低剂量组增生内膜面积、中层面积,内膜、中膜、外膜PCNA阳性着色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2)各组内皮增生成分主要为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阳性着色主要分布在外膜,与高脂组比较,赤芍高、低剂量组阳性着色较少。(3)高脂组动脉损伤侧外膜Ⅰ型胶原增多,赤芍组Ⅰ型胶原增加较少。结论 赤芍对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有显著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2.
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取分离中药赤芍中拮抗内毒素(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药理学活性检测。方法:通过生物传感器,结合常规的中药分离技术,分离提取出赤芍拮抗LPS的有效成分,应用鲎实验和ELISA法检测该有效成分对LPS的中和作用。结果:赤芍中的有效成分与LPS具有较高的结合作用,该结合作用具有较强的中和LPS活性,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由LPS介导小鼠RAW 2 6 4.7细胞释放TNF α。结论:以LPS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提取分离赤芍中具有较强的中和LPS活性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赤芍总苷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形态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GC)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进行较系统的肿瘤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造模后,观察TGC对瘤鼠肿瘤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肿瘤组织光、电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通过赤芍总苷中药的治疗,实验组、联合组、CY组与模型组的抑瘤率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免疫器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影响也具有显著作用.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赤芍总苷对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斑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白斑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斑颗粒中何首乌、丹参、桃仁、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何首乌、丹参、桃仁和赤芍.结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赤芍-附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乳果糖 1.8 g·kg-1)、中药组(赤芍-附片 5.85 g·kg-1),每组6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皮下及尾静脉注射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形态变化、坏死,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均改善,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CD206、Arg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乳果糖组比较,中药组上调CD206、Arg1作用更优(P<0.01)。结论 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失衡向M1方向偏移,赤芍-附片通过促进肝脏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肝衰竭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0批赤芍药材及35批赤芍饮片的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对该品种的质量及法定标准作出分析与评价。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法定标准检验,在探索性研究中增加了赤芍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增加了水分、灰分的检查项目。结果:赤芍现行检验标准需要修订含量测定项,建议增加常规检查项目;2014年吉林省内流通的赤芍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较好。结论:建议增修订赤芍的现行检验标准,便于更好地控制赤芍药材及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7.
云南赤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云南赤芍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云南赤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云南赤芍作用于2.2.15细胞12d后,药物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85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156g/L、0.54g/L,治疗指数分别为>24.68、7.13。结论:云南赤芍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捷婧  吴金雄  梁亚凤  许舜军  杨柳 《中草药》2015,46(11):1673-167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和白芍Paeoniae Alba Radix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32批不同产地和收集地赤芍和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 nm和270 nm。结果结果显示,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783~50.10、1.094~70.00、2.367~151.5、7.823~500.6、3.125~200.0和0.348~22.25μg/m 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98.88%、99.25%、100.4%、104.2%、100.6%。结论赤芍和白芍药材样品中芍药内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量差异较显著,除芍药苷外,单萜苷类成分在白芍中量明显较高,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在赤芍特别是川赤芍中量普遍居高。  相似文献   
9.
龚怡  吴泽钰  王琛  赵今 《口腔医学》2021,41(5):391-397
目的 研究赤芍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和伴放线聚集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s,A.a)的抑菌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赤芍防治慢性牙周炎(chronic...  相似文献   
10.
正交实验优选赤芍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乙醇提取赤芍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芍药苷为指标成分,以乙醇浓度、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各设置3个水平,对赤芍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0 ml/L乙醇,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不同条件对赤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