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勇 《内科》2007,2(1):17-19
目的 观察雅施达改善胺碘酮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转律效果.方法 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78例,口服胺碘酮0.6 g/d,疗程2周.随机分为2组,即雅施达组和非雅施达组,观察转律成功率和转律成功所需时间.结果 雅施达组胺碘酮转律成功率70.5%(24/34),显著高于非雅施达组42.1%(16/38,P<0.05);雅施达组转律平均时间为(9.1±0.35)d,显著少于非雅施达组(11.7±0.47)d(P<0.01).结论 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进行胺碘酮转律治疗,加用雅施达可提高转律成功率,缩短转律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LPS组)、C组(ACEI+LPS组),每组10只。采用2次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功能和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8、TNF-α含量,观察培哚普利对大鼠肺功能和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1)大鼠呼吸功能测定:A组、B组与C组的VE值(ml/min)分别为180.50±23.58、108.50±33.53与140.90±33.10;PEP值(ml/s)分别为30.20±1.67、20.30±2.78与25.77±3.45;FEV_(0.3)值(ml)分别为4.91±0.30、4.01±0.30与4.55±0.18;与A组相比,B组、C组VE值分别下降40%、22%,PEP值分别下降33%、15%,FEV_(0.3)值分别下降18%、7%。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血清中IL-8含量(ng/L),A、B、C组分别为21 1.69±13.40、386.10±26.52、324.58±25.49;肺组织匀浆中A、B、C组分别为348.96±4.78、439.28±15.15、394.00±9.7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A、B、C组分别为42.28±2.55、102.86±5.99、68.90±3.20;肺组织匀浆中A、B、C组分别为131.44±7.90、201.21±4.98、154.34±4.7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OPD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IL-8、TNF-α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培哚普利与硫氮唑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对控制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发作和左心房扩张的疗效 ,将阵发性房颤分为硫氮唑酮组 (Ⅰ组 )和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组 (Ⅱ组 ) ,二组根据左房内径大小分为左房正常组 (Ⅰa=33例、Ⅱa =33例 ) ,左房扩大组 (Ⅰb =34例、Ⅱb =31例 )。Ⅰ组给予硫氮唑酮 30mg 2次 /日或 3次 /日 ;Ⅱ组给予硫氮唑酮 30mg 2次 /日 +培哚普利 4mg 1次 /日。所有患者均治疗 3年。结果 :①各组房颤年发作次数治疗后均有显著减少 (P <0 .0 5 )。②Ⅰb、Ⅱa、Ⅱb组治疗后的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③房颤的年发作次数治疗后 1,2 ,3年间 ,Ⅰa、Ⅱa组显著高于Ⅰb、Ⅱb组 (P <0 .0 5 )。④随治疗时间的延长 ,Ⅱ组左房扩张的增幅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5 )。结论 :硫氮唑酮和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可减少房颤的发作 ,但后者优于前者 ,培哚普利 +硫氮唑酮治疗可明显减慢左房的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成功接受支架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CEI组64例和ARB组62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以支架内或支架临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等于或大于50%为再狭窄的诊断标准,随访6~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靶血管再次形成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疾病、超声心动图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内径、服用药物种类、血脂、操作因素、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I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8.8%)高于ARB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CEI组和ARB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3%和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靶血管再次重建率ACEI组(15.6%)高于ARB组(3.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4).结论 ARB可能比ACEI更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以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3 例,根据测得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LVH 组71例和心肌正常(NLVH) 组72例.另选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4 mg/d,早餐后口服,连续治疗2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mm),计算LV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TGF-β1浓度,样本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培哚普利药物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LVH 组患者IVST、TGF-β1浓度均升高(P<0.01),NLVH 组患者TGF-β1浓度升高(P<0.01),LVH 组患者治疗前IVST、TGF-β1浓度亦高于NLVH 组(P<0.01).培哚普利药物治疗后,LVH 组患者较治疗前IVST、TGF-β1浓度均下降(P均<0.01),NLVH 组患者较治疗前TGF-β1浓度下降(P<0.01).以LVH组LVMI和TGF-β1做直线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0.67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并在 LVH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培哚普利可能通过降低 TGF-β1逆转 LV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给予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片1片(培哚普利2 mg,吲哒帕胺0.625 mg),qd,对照组52例给予培哚普利片4 mg,qd。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临床疗效,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8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和DS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血压达标率,降压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另外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心力衰竭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左室射血分数(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sulin resistance has been hypothesized as the underlying feature of Met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 are widely used antihypertensives that may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EI/ARB on incident CVD events in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MetS.

Materials/Methods

We used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dividuals > 65 years of age to evaluate ACEI/ARB use and time to CVD events (including coronary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The study included 777 subjects who had hypertension and ATP III-defined MetS, but free of CVD and diabetes at baseline. Cox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EI/ARB as compared to other antihypertensives on the time to the first CVD events.

Results

ACEI/ARB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CVD events (adjusted HR = 0.658, 95 % C.I. [0.436–0.993]) compared to other antihypertensives. When CVD endpoints were evaluated separately, use of ACEI/ARB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ates of angioplasty and coronary events (HR of 0.129 and 0.530 respectively, with 95 % CI [0.017–0.952] and [0.321–0.875]).

Conclusions

ACEI/ARB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CVD events in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MetS, primarily due to a reduction in coronary events.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ACEI/ARB on CVD events in older individuals with MetS will need further confirmation from prospective studi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朵普利(PER)与抗肿瘤抗生素博安霉素(BAM)联合给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观察二者联合给药的作用。结果PER 2 mg.kg-1每天灌胃给药,直到实验结束;BAM 1 mg.kg-1腹腔给药×3,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1)在肿瘤接种后第1天给药,合用组肿瘤生长速度比单用组的慢,在第19天,PER抑瘤率为59.3%,BAM抑瘤率为39.1%,二者联合的抑瘤率为76.0%,CDI为0.96;(2)在肿瘤接种后延迟给药,合用组肿瘤生长速度也比单用组的慢,在第19天,PER抑瘤率为42.9%,BAM抑瘤率为37.9%,二者联合的抑瘤率为76.6%,CDI为0.66。结论PER与BAM联合抗肿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