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用“俞”,《灵枢》用“输”与“腧”表示腧穴,三字用法基本相同。“俞”源于用船运送,“输”源于用车运送,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腧”是“俞”的今字,其字形代表的意义最符合中医学中腧穴的含义。应以“腧”作为规范的词语,表示腧穴的各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娟 《中医教育》2004,23(2):50-51
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提高课,凸现内经的教学重点与特点,在内经教学中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注重内经理论的哲学背景与思维方法;二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差异;三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学发展的渊源关系;四是注重内经理论对临床应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诸家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所存在的误区;其次阐明了“心主神明”并非《内经》原旨以及“神”、“神明”、“神志”的内涵;并揭示了“心神”与“脑神”的关系及其实质;最后结论说明“神明”之争是无价值的。心神说和脑神说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获得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医学界仅把大肠视为排泄器官。但大肠与神经传导、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大肠主神志传导"补释"大肠者传道之官",而不使用"肠脑相通"新理论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①中医学的发展要以经典为主线,凡是能够在原有理念下依附存在的学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为新的理论提出。②尚有很多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位并不在中枢神经系统,无法用"肠脑相通"理论解释。"大肠主神志传导"一说旨在提出"神经系统病变从肠论治",更符合中医学整体、互联、恒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张士卿 《中医儿科杂志》2020,(2):7-10,F0002
《内经》五郁之治,是针对五气太过而致五脏气郁所提出的治疗法则,从五郁治法概述以及相应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五法进行了理论阐释和临床运用举例。指出五郁之治不仅适用于内科常见病证的辨治,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病证的辨治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的对校研究,发现宋人整理《千金要方》时增补了大量新文献,其中有些与宋校《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方论》、《脉经》、《针灸甲乙经》等书中的相关内容相合,推断宋人校订这5本医书的时间虽异,但其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推测是宋人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用以修订、补充其所校之医书,此为考察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司揣内外"是《灵枢·外揣》省略(隐含)的关键内容,具有新的内涵,即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可通过"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而"司内外",并在此基础上"司内外揣内外",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本质和现象。这是《内经》的科学思想,并与科学原理及中医学的发展事实相符合,能弥补"司外揣内"的不足,因而提出了"司揣内外"是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之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求“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的内涵及其临床治疗痫证的运用。[方法] 通过查阅《黄帝内经》及后世医药典籍等,分析“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依此阐释痫证病机及立法选方,分析典型案例以论述其理论。[结果] 痫证是由神气逆乱、三焦不通而诱发,五脏不平、内生积滞致痫证不愈,神回不转,神机失用,痫证避无可避,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整理三焦枢转五脏神气,荡平五脏积滞并解其标。所举验案为气机阻滞、痰火扰神之证,治以清肝泻火、豁痰醒神之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涤痰汤加减,辄收佳效。[结论“]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说明人之神机、气血阴阳不能逆乱,应当在各脏间一以贯之流转,每脏间如环无端运转;痫证的治疗应以“通”字为法,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旨在通调使道,平治五脏,标本兼顾,恢复神机,并以言语宽慰,则可痫定神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