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CTS)对谷氨酸(glutamate, 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C12细胞,用1 μmol/L Glu处理,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以CTS(5 μmol/L或10 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12 h后,再用Glu刺激12 h,采用TUNEL染色分析CTS对Glu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TS预处理前后Glu刺激的PC12细胞中糖蛋白调节78(78 ku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sh-RNA干扰细胞内GRP78表达,观察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Glu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抑制胞内GRP78的表达;经CTS预处理后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现象得到缓解,GRP78表达增加;干扰PC12细胞内GRP78表达后,可逆转CTS的抗凋亡作用。结论:CTS可通过上调GRP78的表达从而保护PC12细胞抵抗Glu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尽管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发展,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隐丹参酮(CPT)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活性的单体,已被证实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有抗癌作用,但其对胰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CPT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相关的临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和SW199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3个浓度(10、20、40 μmol/L)的CPT处理该两种胰腺癌细胞不同时间(0、1、2、3 d)后,用CCK-8法检测CPT对细胞活力影响的浓度与时间效应;用以上3个浓度的CPT处理两种胰腺癌细胞24 h后,分别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变化;用20 μmol/L CPT处理BxPC-3和SW1990细胞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yclin D1的表达。对照组细胞均只采用溶剂(DMSO)处理。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CPT处理后的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划痕愈合程度、相对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Akt、p-Akt、vimentin、E-cadherin、CDK4、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结论:CPT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kt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及抑制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TS)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OVA哮喘组(OVA)、CTS低剂量组(CTS 50)、CTS高剂量组(CTS 100)、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EX),每组10只。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分别用50 mg·kg^-1、100 mg·kg^-1 CTS及10 mg·kg^-1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处理各组小鼠,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脏。以Diff-Quick染色对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进行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IL-4、IL-5、IL-13含量;小鼠肺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观察核因子(NF)-κB p65表达水平,以及IkB-α、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 CTS显著减少哮喘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并降低小鼠BALF中IL-4、IL-5、IL-13含量(P<0.05);CTS显著抑制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CTS抑制NF-κB p65活化并抑制IkB-α、p38 MAPK磷酸化(P<0.05)。结论 CTS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孔祥文  韩杰 《中国药房》2011,(19):1794-1796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TM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5~10.19、2.16~15.12、3.15~22.06μg(r分别为0.9998、0.9996、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4%、99.48%、99.34%,RSD分别为0.2%、0.1%、0.1%(n均为6)。不同产地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差别较大。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6.
丹参酮有关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药理试验表明丹参酮IIA及隐丹参酮等有耐缺氧作用。丹参酮IIA等的耐缺氧作用,可能与其邻醌结构有关。我们合成了一些改变醌式结构的丹参酮类似物,经试验,它们的耐缺氧作用减弱。丹参酮IIA由于磺酸基的引入而成水溶性化合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有效。但存在一些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水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合成了若干丹参酮Ⅰ和IIA的Mannich碱,药理试验表明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有关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7.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danshensu, ferulic acid, cryptotanshinone, and tanshinone IIA in rabbit plasma using p-hydroxybenzoic acid as internal standar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was used for sample preparatio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on an Agilent HC-C18 column using a mobile phase composed of methanol–water (from 20:80 to 80:20, v/v) containing 0.5% (v/v) glacial acetic acid. The mobile phase was employing gradient e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ity and no endogenous material interfered with the marked compounds and I.S. peaks.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of danshensu, ferulic acid, cryptotanshinone, and tanshinone IIA were 0.1, 0.03, 0.05, and 0.05 μg/ml,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extract recoveries of the four compounds from rabbit plasma were all over 60%. The precisions determined from 5 days were all within 10%. The established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and drug interaction of danshensu, ferulic acid, cryptotanshinone, and tanshinone IIA in rabbit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anxiongfang, a useful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万古霉素为药物对照,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半定量粘附实验、XTT、扫描电镜和RT-PCR分别检测1/2MIC浓度的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作用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微观形态结构和atl E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μg/m L与4μg/m L;1μg/m L的隐丹参酮与2μg/m L的万古霉素均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atl E基因表达,且1μg/m L的隐丹参酮抑制作用明显强于2μg/m L的万古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1μg/m L的隐丹参酮作用下表皮葡萄球菌已不能形成生物膜结构,而2μg/m L的万古霉素作用下依然能够形成生物膜结构。结论:亚抑菌浓度下的隐丹参酮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且抑制作用强于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LSCs的凋亡率.结果 在20 μmol·L-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条件下作用24h后,可显著诱导LSCs凋亡,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不能诱导LSCs凋亡.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NB4中LSCs的凋亡能力与其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