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中药的整体性出发,开展中药拉曼谱图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分析,并对中药寒热药性进行统计判别研究。本研究选取寒凉性中药109种、温热性中药128种,共计237种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如海光电SEED 3000近红外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对量化后的中药拉曼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和统计检验,筛选出与寒热药性密切相关的特征拉曼位移及其峰强,然后基于5种算法进行寒热药性的判别建模。经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展现出最佳的效果,对测试集判别的正确率高于90%,曲线下面积(AUC)和精确度大于0.90。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中药的分析,中药的拉曼数据与其寒热药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药性表征指标,结合RF算法进行寒热药性的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仰卧平静、仰卧心算与直立平静3种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与中医寒热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通过比较233例中西医学诊断明确、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RV在3种状态下的频域综合变化,分析实热证组(64例)、虚寒证组(16例)、寒热错杂证组(38例)、阴虚火旺证组(67例)、阴阳两虚证组(48例)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归化值(LFNU)增大与阳证、热证明显相关,反映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高频功率(HF)、高频功率归化值(HFNU)增大与阴证、寒证明显相关;LF/HF增大反映阳证、热证,LF/HF减小反映阴证、寒证;心算状态对阳证、热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直立状态对虚证、寒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结论HRV三态变化规律对中医寒热虚实辨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六经各有表里寒热变化,又各有不同所主的观点出发,系统分析和归纳了《伤寒论》中所涉及的各种寒热夹杂证的辨治内容,界定了它们的六经归属与病机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六经理论对杂病辨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梅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柳氮磺毗啶进行治疗,治疗组用中药乌梅汤加减,两组治疗周期均为半年,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完全缓解20例,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29%,完全缓解11例,两组完全缓解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完全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味寒热药性与机体脂肪代谢间的相关联系,进一步为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评价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及中药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四味寒热药物对大鼠肌体乳糜微粒(CM)、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结果:寒热药对相比,花椒各组NEFA比黄芩各组显著升高(P<0.05),高良姜各组比黄芩各组显著升高(P<0.05),花椒各组比龙胆草低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高良姜各组比龙胆草低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寒药模型组由脂酶分解代谢中性脂肪而得的脂肪代谢物明显低于正常组及热药模型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0种中药多糖成分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中药多糖,用三氟乙酸彻底水解成单糖,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利用Fisher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Fisher法建立判别函数。判别函数常数项为4.35146,判别函数为Y=4.35146+系数×X保留时间。计算判别函数得分,得分为正值判为寒性中药,为负值判为热性中药。判别结果显示,只有寒性中药甘遂和天冬判别错误,其余均判别正确,组内回代一致率为95%。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多糖成分存在相关性,多糖成分是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痛风药食两用方对于寒热错杂型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均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适应性培养。7 d后,向大鼠右内踝胫跗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再次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7 d,建立寒热错杂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寒热错杂组给予痛风药食两用方治疗。观察比较4组大鼠腿围增长百分率,以及血清中UA、α-NAG、β-gal、TNF-α和SOD的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服用痛风药食两用方后可显著降低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率,降低UA、αNAG、β-gal、TNF-α的含量,增加SOD的含量(均P<0.05)。结论:痛风药食两用方能够改善关节肿胀症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的疗效,对寒热错杂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伤寒论》出发,分别根据同一部位(胃热脾寒),不同部位(胃热肾寒、胃热肠寒,肺热脾寒)对寒热错杂的证候表现、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择方用药进行探讨,企盼提高寒热错杂证候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化学成分与中药寒热属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植物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化学信息学对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化学信息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中药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果:以有机成分单一化合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可以对中药的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有机成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肠道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抑郁、焦虑等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往往与IBS等胃肠功能紊乱状态并存。虽然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脑-肠轴理论已经成为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徐凤芹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肾阳亏虚、寒热错杂是IBS的主要中医证候,中医学上情志致病的病因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与脑-肠轴学说对IBS发病机制的认识殊途同归,肝、脾、肾对IBS发病机制的影响可能跟通过调节脑的生理功能进而作用于肠道有关。徐教授临证经验丰富,擅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本文试举其辨治IBS临床验案1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