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38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海风藤药材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加工进行考证,以期为含海风藤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表明,海风藤入药最早以“南藤”为正名收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并有“丁公藤”“石南藤”等异名;而“海风藤”一名应出现于明代;宋代之前海风藤药材来源可能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i的藤茎,宋代后使用品种则多为胡椒属风藤P. kadsura、山蒟P. hancei等植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海风藤药材基原仅风藤P. kadsura一种,结合基原考证、市场调查及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基原除风藤P. kadsura外,可增加山蒟P. hancei;由于气候变化及胡椒属植物喜热的习性特点,历代海风藤药材所著录的产地呈现由秦岭一带逐渐向南迁移至南方盛产胡椒属植物的地区,明代以来则推崇福建省泉州地区;采收期为农历七月至八月,采取地上部分,除去须根、细茎及叶,晒干;历代关于海风藤药材的炮制记载较少,多为生品入药,故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药材未注明特殊炮制要求的采用生品即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技术实现对热毒宁注射液制备过程中金银花浓缩过程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断氧化马钱子苷和固含量8个质控指标的含量预测,并对比2种技术的预测效果。方法 收集热毒宁注射液制备过程中金银花浓缩过程样本,进行NIRS、MIRS采集和含量测定,优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特征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建立8个质控指标的含量预测模型,并比较8个质控指标的NIRS、MIRS模型性能,得到8个最优含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NIRS技术对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断氧化马钱子苷、固含量的预测效果更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average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ARPE)分别为1.57%、1.88%、4.13%、3.79%、0.94%,故选用NIRS模型作为这5个质控指标的最佳模型;MIRS技术对新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银花中绿原酸随产地和物候期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和物候期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绿原酸含量随产地和物候期的变化差异显著。结论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为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金银花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得率及降低溶剂消耗量。方法:首先用少量乙醇水溶液润湿金银花,然后加沸腾热水搅拌提取。结果:绿原酸得率为7.89%,浸膏中绿原酸含量为16.7%,均高于传统醇提及水提,但乙醇用量仅为醇提的6%。结论:新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几种中药的化学振荡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振荡技术,采用KBrO3-MnSO4-H2SO4-丙酮振荡器,得到了解表药柴胡、葛根、连翘,祛风湿药木瓜、独活、五加皮和理血药鸡血藤、丹参、虎杖的振荡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振荡指纹图谱可用于辨识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低百合和首乌藤提取物中苯含量的最佳提取工艺,使苯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2μg/g,从而保证百乐眠胶囊使用时的安全性.方法分析影响提取物所得干膏中苯含量的各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4 0%,第1次5倍量提取时间为3 h,第2次3倍量提取时间为2 h.结论此法可以明显降低提取物中的苯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金银花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法考察乙醇浸泡浓度,萃取时间、乙醇洗脱浓度,物料比 4 个因素对金银花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用 30 倍于样品重的 80%的乙醇浸泡 24h 后继用超声法提取 40min,以 60%的乙醇洗脱。结论 以超声波法提取的总黄酮含量高,操作简便,节省燃料和时间,提取较完全,此法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甘肃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与抑菌作用的实验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甘肃金银花的品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以试管稀释法,考察其体外抑菌作用。结果:通过实验比较,甘肃金银花与流通的正品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基本一致,其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也较高;甘肃金银花有显著的的体外抑菌作用。结论:甘肃金银花绿原酸含量较高,抑菌作用强,有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倩  王建新  于治国  胡馨  张英华 《中成药》2005,27(7):751-754
目的:建立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梯度洗脱法,对金银花药材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1%醋酸溶液-甲醇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金银花的各类成分;经方法学考察,HPLC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10批样品中11个特征指纹峰有专属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金银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用于金银花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