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耳聋、耳鸣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82.86%,对照组分别为68.33%、62.50%,治疗组耳聋、耳鸣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益智仁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泻、尿频、 炎症以及癌症等疾病。近年来,对益智仁的药理研究主要在其提取物和化学成分上,本文作者综述了其在腹泻、阿尔茨海 默病(AD)、癌症、肾病、骨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为以后对益智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羊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不少传统中药及民间药物共原植均来自该属,近年来,国内外学都对山姜属传统中药及其它药用植物,从品种鉴定及以及活性成分的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及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影响,探讨3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灌服冰知母水煎液与15%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2(PDE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胃溃疡寒证模型组大鼠胃组织AC、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PD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AC含量升高;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DE2含量显著降低,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通过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从而促进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功能活动的作用,也体现出黄酮类成分药性温热。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苦碟子的抗凝与纤溶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注射用苦碟子抗凝和纤溶激活作用。方法采用测定全血凝块重量、凝血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浆复钙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方法,观察注射用苦碟子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注射用苦碟子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小鼠静脉给予注射用苦碟子6、12 mg.kg-1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全血凝块重量;大鼠静脉给予注射用苦碟子3.6、7.2 mg.kg-1可显著延长凝血时间,静脉给予注射用苦碟子1.8、3.6、7.2 mg.kg-1可显著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注射用苦碟子质量浓度为1.25、2.55、g.L-1时可显著延长血浆复钙凝血时间,离体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苦碟子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6.
王平  陈锡林  李丽  柳能军 《中成药》2004,26(6):440-443
目的:确定川芎、高良姜、片姜黄和羌活的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结果:(1)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浸泡时间12h,粉末粒度细,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高良姜: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片姜黄:浸泡时间24h,粉末粒度中,提取时间1.5h,加水比1:5;羌活: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5h;高良姜:温度为60℃,粉末粒度中,压力25MPa,提取时间0.5h;片姜黄: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0MPa,时间1h;羌活: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h.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要优于水蒸汽蒸馏法.  相似文献   
7.
水团花属水杨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水杨梅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为水杨梅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并以之为依据,综述了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水杨梅具有多类活性成分,多种药理作用。结论对水杨梅进行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霍仕霞  康雨彤  彭晓明  高莉  闫明 《中草药》2013,44(8):995-1002
目的 建立高良姜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其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影响,并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 HPLC法建立高良姜醇提物(G1)、G1水沉物(G2)、G2大孔树脂纯化物(G3)、G3聚酰胺精制物(G4)指纹图谱;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量的影响;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1浓度为1.00~5.00 μmol/L、G2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G4浓度为0.25~ 10.00 μmol/L,能显著促进B16细胞增殖(P<0.01); G1、G2浓度为0.50μmol/L,G3、G4浓度为0.50~ 1.00μmol/L,能显著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0.01);G1浓度为0.50、5.00 μmol/L,G2、G4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μmol/L时,促黑素合成作用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下,G4促B16细胞增殖和增强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最强.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最高的是高良姜素(7号峰).G1、G2、G3、G4含高良姜素分别为27.61、88.72、348.53、693.35 m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在0.25~10.00 μmol/L均有显著的促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量升高的作用.结论 随着高良姜素量的增加,高良姜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良姜油对胃溃疡小鼠模型血清NO、SOD及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良姜油对胃溃疡小鼠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随机分成8组:正常组、模型组、山莨菪碱片组(0.005g/kg)、奥美拉唑组(0.014g/kg)、良附丸组(2g/kg),高良姜油高、中、低剂量组(8、4、2mL/kg),预防给药6d后,采用利血平致胃溃疡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NO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良姜油的高、中剂量组、良附丸组、奥美拉唑组、山莨菪碱组均能增加利血平致胃溃疡小鼠模型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高良姜油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舒张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3,51(4):375-380
Ethyl acetate and methanol extracts of 18 Thai medicinal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apylococcus aureus, and S. epidermidis. Thirteen plant extracts were capable of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P. acnes and S. epidermidis, while 14 plant extracts exhibi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S. aureus. Based on the broth dilution method,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Alpinia galanga (L.) Wild. (Zingiberaceae) rhizome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bacterial effect against P. acnes, with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values of 156.0 and 312.0 µg/mL,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bioassay-guided purification,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was isolated to affor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e compound,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1′-acetoxychavicol acetate (1′-ACA). 1′-ACA had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P. acnes with MIC and MBC values of 62.0 and 250.0 µg/mL, respectively. Thus, 1′-ACA was used as an indicative marker for standardization of A. galanga extract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galanga extract could be an interesting agent for further studies on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f ac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