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中医黄疸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评价。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分别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及体液免疫水平,并分别予中药复方茵陈蒿汤、茵陈术附汤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以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对模型加以评价。结果: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方治疗后,黄疸证指标和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上述方法建立的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黄疸相似,为中医药研究治疗黄疸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陈蒿汤,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内毒素(LPS)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治疗后总有效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降低ALT、AST、TBil、PT、LPS和升高Alb、PTA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I-D)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6%,对照组为61.53%;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恶化。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阳黄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酒精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D-ACLF)阳黄证和阴黄证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为临床阳黄证、阴黄证的诊断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LD-ACLF患者134例,分为阳黄组(79例)和阴黄组(5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Logistic回归方程中有意义指标进行ROC分析,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与阳黄组比较,阴黄组肝硬化比例、病程增加,预后更差(P0.05,P0.01);阴黄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低于阳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HE、WBC是影响ALD-ACLF出现阴黄证的主要客观化依据,病程越长,WBC、CHE指标越低,更易出现阴黄证;病程、WBC、CH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95%CI:0.667~0.843)、0.657(95%CI:0.563~0.751)和0.647(95%CI:0.553~0.740),WBC的最佳截断值为6.55,CHE的最佳截断值为1509.5。结论病程、WBC6.55×10~9/L、CHE1509.5 U/L为辨别阴黄证的主要客观化依据,ALB、PLT、N、NLR减低、肝硬化基础可作为辨别阴黄证的次要客观化依据;阴黄证可作为ALD-ACLF预后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探讨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阳黄证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茵栀黄颗粒组及栀子柏皮汤组、栀子黄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柏甘草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SOD活性(P0.05,P0.01)。各拆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含量均高于栀子柏皮汤,其中缺栀子的黄柏甘草组、黄柏组以及甘草组与栀子柏皮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肝损伤。结论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拆方结果显示全方疗效优于其他拆方组,初步阐明了栀子柏皮汤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治疗肝瘟病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规则化处理后建立肝瘟病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肝瘟病总体用药频次依次为:茵陈(1 368),赤芍(1 309),丹参(1 250),甘草(1 086),白术(1 038)等;其中阳黄证以茵陈(1 062),赤芍(1 016),丹参(970),甘草(823),石菖蒲(796),白术(760)等为主;阴阳黄证以茵陈(285),赤芍(272),白术(268),丹参(260),薏苡仁(245)等为主.核心用药中阳黄证为茵陈、赤芍、丹参;阴阳黄证为白术、茵陈、薏苡仁、附子、丹参、赤芍.阳黄、阴阳黄阶段即开始配伍白术、附子等温阳药物.结论 肝瘟病用药总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为主.阳黄证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化瘀为主,阴阳黄证以温阳健脾、活血退黄为主,早期应用温法干预治疗可延缓阴黄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甄增国 《北方药学》2012,9(6):12-12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黄疸阳黄证患者68例,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阳黄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与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以异硫氰酸苯酯(APIT)ig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因素的方法,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施以栀子柏皮汤低、中、高剂量(2.0,4.0,8.0 g·kg-1)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含量均有极显著升高,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极显著增加、SOD的活性极显著降低(均P<0.01)。与阳黄证模型组相比,栀子柏皮汤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均P<0.01),显著提高肝SOD活性(P<0.05,P<0.01),且栀子柏皮汤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肝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显示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组织损伤。 结论: 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可能为其退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特异性细胞免疫学机制阐述慢性重型肝炎中医黄疸论治。方法: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且分为阳黄证、阴黄证,分别以"清热利湿"法、"温阳健脾"法论治。特异性细胞免疫学发病机制为免疫系统介导的肝损伤,依据免疫"增强"与"抑制"的不同状态,对阳黄证及阴黄证进行研究。结果:阳黄证患者存在细胞功能免疫亢进和炎症因子过度释放;阴黄证患者存在细胞功能免疫抑制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结论:"清热利湿"法与抑制免疫亢进及炎症反应有关;"温阳健脾"法与纠正免疫低下及降低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1 临床资料 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8年4月间共收治113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目前肝炎病分型较细,但根据本院实际条件,只能采用排除法诊断),年龄最小的为10岁,最大的为46岁,平均为26岁,其中男性63例占56%,女性50例占44%,并且有妊娠合并肝炎8例占7%,患者就诊时,我们在参考患者是否可以服用中药汤剂这一意愿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以茵陈蒿汤加味的中医治疗组收治患者42例,年龄最小的为10岁,最大的为46岁,平均为30岁;其中男性18例占43%,女性24例占57%:妊娠合并肝炎5例占12%。而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共71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为45岁,平均为24岁,其中男性45例占63%,女性26例占37%;妊娠合并肝炎3例占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