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火神"学术经验价值评价相关文献的全面系统研究,客观评价了郑氏学术经验的价值,总结为如下两点:第一,对滥用寒凉之严重学术偏颇的拨乱反正;第二,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正确运用温热药物,对临床多种阳虚型疑难病症的治确有宝贵价值。指出无原则地过度强调大剂量运用温热药物,可能从一个错误极端走向另一个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3.
清末伤寒学家郑寿全先生,精研医典,重视扶阳及临证大剂应用姜桂附,成为火神派的始祖。其后亲传弟子卢铸之及后人一门三代,均成为火神派的重要传人,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火神"学术经验理论基础相关文献的全面系统研究,阐明火神派医家运用附子类温热药物治疗阳虚病症,是建立在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础上,若不明取效的所以然之理,生搬硬套,就会堕入滥用热药的误区。通过文献研究,全面展示对火神派理论基础探讨的深度和广度,有助引导学者对温热药物的正确运用,防止中医学术与临床从纠偏的良好本意出发,却不自觉地走向另一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郑寿全《医理真传》,认为郑氏虽为"火神派"的代表,虽然擅用姜、附、桂,但是其更加重视中土脾胃,即贵"中"。贵"中"思想更能代表郑氏的学术思想。提出贵"中"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继承郑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郑氏认为:“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阴邪上逆,十居八九”,绝不可不究出血之因,不辨血证之性,简单泻火凉血。郑氏将血证分为邪阻、阳虚、阴虚3大类,邪阻者以外感症状有无为辨识要点,阴阳虚损者以神色形态之有神无神为辨识要点。郑氏治血之要,在明辨上中下三焦基础上,调理气血阴阳升降,而非简单盲目运用直接止血方药。  相似文献   
7.
郑氏"火神派"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伤寒学家郑寿全先生,精研医典,重视扶阳及临证大剂应用姜桂附,成为火神派的始祖.其后亲传弟子卢铸之及后人一门三代,均成为火神派的重要传人,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刘渊  宋兴 《四川中医》2010,(3):49-50
本文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医法圆通》"辨温约言"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郑氏在该文中值得商榷的观点:一是混淆了温病与伤寒阳明病;二是误将"元气外越"发热作为温病的病机。严重混淆了伤寒与温病的界线,错乱了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的鉴别诊断标准,对上述问题详加辨析,有助于提高对伤寒与温病,外感与内伤的诊治水平。文章还进一步指出:温病的发生发展确与阳明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温病作为外感热病之一的独立学术体系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清末温补派医家郑寿全所著《医理真传》一书为据,阐述郑寿全的五行观。郑氏论五行,重气而轻质,详分真气与与客气。五行中尤重水、火二行,特以水、火二行为研究核心。他深刻阐述了此二行的生理病理及临床诊疗意义;重点讨论了水火关系失调的病理影响,尤以对阳虚型心肾不交的论述最为精辟深刻,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宋兴 《四川中医》2011,(1):42-44
清代著名医家郑寿全被誉为火神派的开山鼻祖,为善用热药之良医。《医法圆通》一书系郑氏数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论及内、妇、儿、外科多种病证。郑氏对阳虚证的辨识,不仅胆识过人,而且有独创造性发挥和发展,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继承发扬。本文通过对《医法圆通》阳虚证临床诊治思想的研究,总结郑氏对阳虚证辨识的重要贡献,为更好的学习继承郑氏学术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