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步推拿法辅治小儿腹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五步推拿法加减辅助内服中药治疗小儿腹泻,据证之虚实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有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而且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更宜于服药困难的小儿,并举验案五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2.
黄学刚 《西部医学》2014,45(2):59,63
<正>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是小儿推拿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关于其操作方法、功效、主治,历代各个医家尚未有完全统一的观点,其作用机理亦少有论述。笔者有幸承蒙小儿推拿泰斗张寄岗老师的悉心教诲与传授,结合临床实践,对这两种手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体会,现总结如下。1操作方法1.1运水入土据《推拿手法学》[1]、《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等书将本法列入复式操  相似文献   
3.
运土疏木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气机痞塞,常可壅遏肝气,致肝气郁滞。治疗采用运土达木法,使中焦气机舒展,肝气条达。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运土疏木,调整好升降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脏腑气化功能必得脾胃的枢转才能发挥作用,其规律是清气注于阴,藏于五脏;浊气注于阳行于六腑。清中有浊,浊中寓清,气机升降有序,正如《四圣心源》中所说:“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气不滞。”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得脾精的柔润,才不致刚烈。肝用有脾胃升降转枢,才不致遏滞。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的必经之路。肝胆之气亦通过此而发挥升发疏泄的功能。若中焦壅滞,气机痞塞,肝胆之气亦因之而郁遏,郁…  相似文献   
5.
总结李鲜基于“圆运动”理论分期论治肝硬化腹水经验。李鲜以“圆运动”理论为切入点,认为肝硬化腹水由中土湿困、气行失常、水气瘀结所致,临床治疗不可拘泥于利水,应依据腹水量分期论治,以培土祛湿为主,辅以疏木宣肺,复左升右降的气行常态,使气行得畅,水道得通,壅滞自除。同时活血化瘀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一方面可消即成之瘀血以利气行,另一方面可防止瘀血蓄积加重气滞,使气行复圆。  相似文献   
6.
张静  孙雨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99-599
配戴这种眼镜会大大增加眼球调节功能的负担,损害视力。至于街摊上出售的廉价太阳镜,制作十分粗糙,镜片厚薄不一,颜色也不均匀,光学性能很差,戴上后易引起头痛、眼痛、疲劳等不适感,经常戴这种劣质太阳镜,极易导致视力下降。其次,尽可能不戴大型太阳镜。必须戴时要缩短戴镜时间  相似文献   
7.
黄学刚 《福建中医药》2014,(2):59-59,63
正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是小儿推拿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关于其操作方法、功效、主治,历代各个医家尚未有完全统一的观点,其作用机理亦少有论述。笔者有幸承蒙小儿推拿泰斗张寄岗老师的悉心教诲与传授,结合临床实践,对这两种手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体会,现总结如下。1操作方法1.1运水入土据《推拿手法学》[1]、《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等书将本法列入复式操  相似文献   
8.
胸痛是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之一。刘启泉教授从“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立论,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为胃中实火灼烧脉络、肝郁化火助生胃火、心经瘀热壅滞化火、胃中虚火扰动横膈所致,病位在胃,牵涉多脏腑,胸痛类型分别为灼痛、窜痛、绞痛、隐痛。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刘师确立了直折火热、解郁降火、散火祛壅、升阳补益等治法,并佐以风药引经散火。火热之源得清,则痛自止,验之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运土疏木,调整好升降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为小儿推拿操作中手法相反的对穴,古代文献对其论述多零散而不全面,现代临床应用尚未完全统一。文章通过临床实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手掌面积大小不同,系统整理了五种相应操作手法,并具体阐述了各操作手法在相应年龄段儿童中的应用,从而丰富小儿推拿个体化诊疗体系,为临床规范化操作应用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