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6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400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90篇
  3篇
中国医学   473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孙明明  李聪  史林 《陕西中医》2019,(2):260-26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很大,并可增加癌变风险。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对本病的特效疗法。中医中药对于本病及其合并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临床治疗前景良好。王庆国教授为中医肝胆脾胃病专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致肯定的成果并形成了其独特之优势。本文就王庆国教授对于本病的治疗经验及心得进行详细探究,归纳总结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辨证治疗理论与用药经验,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理论与经验,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本病提供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坐骨神经痛"为例,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2016—2017年病案首页中相关病例1126例,与"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章节进行辨证分型比对,发现二者不符。列举《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中与"太阳经病"相关的病、证名称,说明目前病案采用的TCD诊断系统偏离针灸临床经络证治的重要特点,不能满足针灸临床实践需要。建议在TCD中加入十二经病、十二经筋病、十五络脉病、奇经八脉病病名,以利于针灸临床诊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期辨治,观察治疗期间2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正>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在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及心理状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社会、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故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临床应用广泛的近20种体质分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自己20年多年临床工作实践经验提出阴阳寒热体质辨识法。这种体质辨  相似文献   
6.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7.
体质和证的关系密切,体质是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体质决定证的传变与转归。因此,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同样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治疾病与处方用药的过程中,准确而合理地分析辨别机体体质状况并同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对中医学防病治病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中医诊断思维模式可追溯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其本质而言 ,是先明辨体质类型 ,然后 ,在详审三阴三阳体系病变的基础上 ,进行“方剂辨证”,如阳明体质的人 ,易患阳明病 ,可表现为增液承气汤证 ;少阳体质的人 ,易患少阳病 ,可表现为加味逍遥散证 ;太阴体质的人 ,易患太阴病 ,可表现为理中汤证 ;少阴体质的人 ,易患少阴病 ,可表现为肾气丸证 ;厥阴体质的人 ,易患厥阴病 ,可表现为乌梅汤证等。由于体质和病证是相统一的 ,不能说是辨体质和辨病辨证相合 ,我们将它理解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七个方面论述了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辨病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促使中医临床在理论思维变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