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补泻手法量化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历代医家论述甚多 ,现代教科书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但在临床运用时 ,却较难以重复出如其所述之效验 ,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但也不能就此否定前贤的经验 ,目前临床沿用的各种补泻手法 ,是否“补法”都达到了“补虚”的治疗目的 ;“泻法”也都达到了“泻实”的目的尚难充分判定。因此 ,针刺补泻手法的量化 ,已日趋成为现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 ,就此问题愿与同道一起探讨研究 ,以达抛砖引玉之效。1 .祖国医学沿用的补泻手法古医籍记载的针刺技术 ,两千年来一直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针刺手法丰富多彩 ,常用补泻…  相似文献   
2.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dtis OA)以关节软骨退变为特征,其中,膝关节OA最为多见。临床观察膝关节OA的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有很大差别,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膝关节OA疼痛部位和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理想分类方法。本研究对266例膝关节OA患者进行了详细临床观察和临床分类,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刚 《四川中医》1998,16(9):46-47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强调押手的作用多局限于双手协调配合进外上,而笔者体会到这仅是抒手作用的一个方面而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押手在揣摸审穴、调气行气、协助补泻等方面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它在过针、行针、出针等各个阶段的这些作用才能确保针刺安全、高效。1进外1.1揣摸审穴。常言道:未行针灸先审穴。在按照格穴定位标准取得穴位后,我们必须用押手在此处进行仔细揣摸,这时指下多可感觉到是否有异常反应,或松弛虚软,或紧张坚硬,或有包块、硬结、条索状物等.井11及时询问患者在按压时何处疼痛、麻木、感觉舒服轻快、感觉过敏或…  相似文献   
4.
百家园     
黄安  吕玉娥 《中国针灸》2004,24(4):295-295
“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是吕景山主任医师创立的一种颇具良效的针刺手法。作为弟子,侍诊于吕老,耳濡目染,深感其手法简洁干练,效果显著,特简介之。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是针灸学之宗本童增华(青海省青海医学院西宁810001)关键词《黄帝内经》针灸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古典著作,全书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各81篇,分别从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我国历版《针灸学》中的针刺行针手法,研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对临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查阅历版《针灸学》教材及针刺行针手法相关的文献,对比研究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等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发展和变化。 [结果] 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变化与针刺行针手法的实际内涵未具体明确有关,在《针灸学》教材编著过程中,针灸专业领域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应用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与编写者的学术思想以及教材内容设置的需要等也是密切相关的。[结论] 针刺行针手法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对针刺行针手法的内涵理解和操作要求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强调针刺行针手法的可量化评价,以更贴近临床实际。针刺行针手法操作的规范化,也有利于针灸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针基本手法的分类方法,古今学者的说法存在着差别,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参考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结合个人体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行针基本手法分类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士高 《中国针灸》1999,19(5):297-298
楼百层(1913~1992)研究员从事临床、科研、教学50余载,临床上辨证精确,手法精湛,每能立起沉疴,卓有成就。笔者受楼老教诲多年,获益良多。现将其关于行针候气、调气手法及其应用经验作一简介,以供同好。1行针必先候气而方能调气楼老认为,在针刺施术过...  相似文献   
10.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一个治疗唇裂继发畸形鼻畸形的较为全面、可靠的治疗模式。方法:通过设计“全局化”和治疗“个性化”的思路,对引起鼻畸形的各种病理因素进行针对性矫正,同时术后采取确实有效的维持和固定措施。结果:1995年~2007年间治疗唇裂继发畸形鼻畸形357例,术后245例鼻孔基本对称,50例明显改善。结论:本设计思路和手术方法对于唇裂继发畸形鼻畸形治疗是一个合理可靠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