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4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640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9篇
  5篇
中国医学   52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呼吸道症状以外,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往往厚腻,有湿邪侵犯中焦的特点。中医认为脾胃与肺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脾共司水液代谢。同时从国家及各地区发布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可看出,针对脾胃的治疗贯穿始终,与《温疫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治肺的基础上应当重视脾胃的治疗。结合《温疫论》中相关论述及现有的报道和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疾病分期,探讨从脾胃角度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膜性肾病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健脾补肾是其基本治法。笔者以李东垣脾胃论及其阴火学说指导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形成了较为系统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案,今归结为如下几点:(1)健脾为先,补益脾肾畅气机,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逍遥散等方加减;(2)升阳除湿,甘温健脾散阴火,常用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健脾祛湿和络方等方剂加减;(3)祛风和络,固御肌表断诱因,益气祛风固表常用生黄芪、白术、苏叶、防风、荆芥、连翘等药;风邪客肾络者常用防己、穿山龙、蝉蜕、地龙、荷叶等药;(4)治病求本,因人而异调体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坐骨神经痛"为例,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2016—2017年病案首页中相关病例1126例,与"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章节进行辨证分型比对,发现二者不符。列举《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中与"太阳经病"相关的病、证名称,说明目前病案采用的TCD诊断系统偏离针灸临床经络证治的重要特点,不能满足针灸临床实践需要。建议在TCD中加入十二经病、十二经筋病、十五络脉病、奇经八脉病病名,以利于针灸临床诊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学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他从脾胃论治,善治各种消化道疾病。本文整理了邓老对于几大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经验方。1.治胃、+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茯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愣子(煅)]15克,甘草5克。  相似文献   
6.
楚思  范恒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5):345-346,35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着大量确诊病例的出现,以及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病初发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乏力、肌肉疼痛等,同时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1]。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疫情发生时正值冬至、三九之时,应寒而反暖,气候反常,加之阴雨连绵,正如《温疫论》所言"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这种气候学上的反常加之地理因素为此次疫病发生的外在因素[2]。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之一,其病情反复发作。中医在治疗慢性障碍性贫血效果明显,本文立足脾肾二脏论治,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根本的依据,讨论熟地黄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学新 《陕西中医》2006,27(1):118-118
1颈椎病李某某,男,60岁,干部。2003年4月9日初诊,患颈椎病已3年余,半月前因劳累而症状加重,服颈复康冲剂,氯唑沙宗片治疗半月,症状无明显好转,故前来就诊。患者颈项困痛不适,眩晕耳鸣,双上肢发麻,神疲纳少,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为颈椎病,证属肾精亏虚,气虚血瘀,经脉不  相似文献   
10.
唐承孝 《河南中医》1993,13(2):75-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