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说到沉香,或许有人知道它在中药和香料中的名贵。作为中药。《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沉香,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调中,补五脏,应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瘢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脾胃.益气和神。治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沉香可用于治疗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  相似文献   
2.
周贻谋 《长寿》2010,(8):52-53
蘹香(茴香)、胡椒、茗(茶),同样是《唐本草》首次将它们收载到药物学著作中的。 蘹香即茴香,也叫小茴香或莳萝子。《唐本草》言其"主治诸瘘、霍乱及蛇伤。"茴香性温味辛,入肝、肾、脾、胃经。功能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主治寒疝疼痛、睾丸偏坠、胃寒呕吐少食、脘腹胀痛、肾虚腰痛等症。  相似文献   
3.
张江层 《陕西中医》1998,19(12):561-562
<正>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该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苦辛,性大热,入肝、肾、脾、胃经,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散寒降浊,止呕止痛,且有制酸的作用,为本方之主药;生姜辛散寒邪,镇呕为辅,两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胃之阳复振,浊阴下泄不令上逆;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中,补脾胃而扶元气。全方辛苦甘合用,温而不燥,补而和缓,温补之中寓通降之意,降浊之中有升阳之功。笔者辨证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献国 《气功》2011,(8):691-692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居家调味外,其茎、皮、叶等均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生姜,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  相似文献   
5.
《健康必读》2009,(6):19-19
2009年4月27日“洛阳新闻网”报道,在洛阳市餐饮市场,“药膳火锅”、“药膳鸡汤”等各种“药膳”食品并不少见。记者来到唐宫路一家火锅城。一走进店内,服务员便热情地向记者推荐各种“药膳”火锅:“我们的火锅加入了一些传统的中药材,既美味又滋补养身!”记者注意到,该店菜单上推出的药膳火锅多达八九种,如治疗胃寒呕吐、消化不良的“鸳鸯锅”和美容养颜的“‘小人参’炖羊排火锅”,但每种药膳火锅并未写明使用了哪些中药材。  相似文献   
6.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性辛、热,归牌、胃经。具有温胃止呕区,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暖气吞酸。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云:“出高良郡(即今天广东茂名一带),故名。”《南越笔记》亦有记载:“高良姜出于高凉,故名。”《本草图经》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  相似文献   
7.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是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物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近年来,发现生姜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现对近年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