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钊  南金台 《国医论坛》1998,13(1):30-30
1临床资料自1994年5月至1996年2月共接治颈性眩晕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2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4年。本组病例均经颈椎拍片确诊,其中椎间隙变窄、有骨桥形成者7例。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羌活12g,当归15g,灵脂9g,菊花30g,天麻12g,连翘12g,花粉12g,女贞子18g.葛根18g,决明子12g,珍珠母30g,赤白芍各12g,陈皮12g,甘草9g。每日1剂,水效分2次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疗法。3治疗效果60例经治后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2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年内有复发但服上药后症状…  相似文献   
2.
赖跃进 《天津中医药》2005,22(3):253-253
凡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为风热型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和/或头痛、身痛,咳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病程在3d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0例,对照组150例。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羌活鱼的基原为山溪鲵属在中国境内分布的所有种,而不仅是其中山溪鲵和西藏山溪鲵两种.此外,从调查中发现市场上羌活鱼的混伪品较多.本文提供了羌活鱼正品及常见混伪品的形态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立毅 《江苏中医药》2005,26(11):52-52
近年来,笔者采用本院自制的羌菊感冒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6,(6):1420-1422
目的:评价羌蓝白虎汤对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门诊发热患儿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22例;中药组患儿给予羌蓝白虎汤加减退热治疗,西药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退热作用的总有效率,并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效果优于西药组,中药解热起效时间快于西药组;中药组患儿治疗后症候改善的积分值及疗效均优于西药组;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优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善效果更佳。结论:采用羌蓝白虎汤治疗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作用的疗效较为明显,优于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7)
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后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接骨丹的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记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命名及动物来源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最终确定将该药命名为接骨丹,其动物基原应为西藏山溪鲵。  相似文献   
7.
张昶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880-881,883
目的:总结并分析羌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改善和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和2013年12月诊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首先统计全部患者初诊及住院3天后诊断结果,其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另一组则采用传统四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状况。结果:初诊后漏诊率为53.13%,误诊率为34.38%,住院3天后漏诊率为9.37%,误诊率为6.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治疗上,运用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恙虫病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相关医师应提升专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静 《北方药学》2014,(11):8-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羌黄颈康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5℃。结果:葛根素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与其他组分有较好的分离度,葛根素线性范围为0.0505~0.303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5%(n=6)。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羌黄颈康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羌竹清感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卫气同病证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选择230例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奥司他韦(疗程5~7 d),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羌竹清感方(疗程为7 d);以第7天临床症状恢复率、流感主要症状恢复时间、单项流感症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为主要疗效指标,同步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第7天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12/116)vs 85.1%(97/114),P<0.01];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中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0 d vs 6.0 d,P<0.01);中药组的中位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2.0 h vs 27.0 h,P<0.05)。中药组的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与对照组相仿。两组间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12/116)vs 8.77%(10/114)]。结论:羌竹清感方有助于改善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缩短退热时间,且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总结袁长津对中医"疫病"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治的经验。袁长津认为,历代中医名家诊疗疫病,多遵循逐邪贵早、内外分消,一气一病、专病专方,疠气伤身、不忘扶正的治疗思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起为风、寒、湿邪外束,疫毒内侵气道入肺而发病,淫邪疫毒内郁,化热酿痰,闭塞肺气,瘀阻络脉,乃至殃及心肾及其他脏腑。治疗贵早,初起就同时疏解风寒表邪和清解里热疫毒,内外分消,截断病势,运用其治疗流行性感冒初起的经验方"柴胡羌蒲汤",随证加减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