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8篇
  1篇
中国医学   5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国平  樊俊红 《药品评价》2005,2(2):131-133
目的确定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9,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9:100倍,包合时间为4h,包合率为85.3%。结论用此法得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较高,包合物性质稳定,而且包合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枳实的有效成分,生物碱,黄酮式,挥发油的药理活性,并进行比较。其中生物碱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黄酮甙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的收缩呈抑制作用,挥发油除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的收缩呈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外,还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表现了一定程序的镇痛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有疏肝理脾.透解郁热之效.是调和肝脾之代表方。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妇女痛经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呋喃唑酮与枳实,白芨合用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观察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枳实组、白术组、枳实-白术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洛哌丁胺连续14 d灌胃(3 mg·kg-1·d-1)构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继续洛哌丁胺诱导外,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采用0.9%生理盐水灌胃,枳实组(1.35 g·kg-1·d-1)、白术组(2.7 g·kg-1·d-1)、枳实-白术组(4.05 g·kg-1·d-1)和莫沙必利组(1.56 mg·kg-1·d-1)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药物对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苏木素-伊...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κB(TNF/NF-κB)信号通路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ZXGT)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MI)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4 mg·kg-1)、ZXGT组(24.4 g·kg-1)、ZXGT+抑制剂组(ZXGT,24.4 g·kg-1;TNF-α受体抑制剂R7050,5 mg·kg-1)、抑制剂组(R7050,5 m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预防性灌胃给药7 d,且ZXGT+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在第6、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抑制剂R7050 5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ISO,连续2 d,诱导大鼠MI模型;于实验第7天注射ISO 30 min后麻醉大鼠,检测心电图(ECG)观察ST段抬高值;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整体轴向应变(GLS)和心脏同步性;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心脏组织TNF-α、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CG ST段显著抬高(P<0.01),超声心动图中GLS增大及同步性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心肌大面积坏死,血清cTnT、CK-MB、LDH、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的TNF-α、TNFR1、TRAF2、TAK1、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ZXGT组、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的ECG ST段抬高值明显降低(P<0.05,P<0.01),GLS和心脏同步性改善(P<0.05,P<0.01),心肌坏死面积减小,血清cTnT、CK-MB、LDH、TNF-α、IL-1β水平均下调(P<0.01),且ZXGT组、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均下调模型大鼠升高的TNF-α、TNFR1、TRAF2、TAK1、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和上调IκBα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与ZXGT组比较,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XGT能保护ISO诱导的大鼠MI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NF/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加味瓜蒌枳实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痰热蕴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热蕴肺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SAP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枳实汤,连续治疗2周,并比较两组SAP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免疫指标、炎症指标及肺功能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治疗后X射线片病灶、肺啰音、咳嗽、发热、痰色、便秘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SAP患者的第1秒内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LR值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  相似文献   
8.
枳实对大鼠胃肠电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枳实对大鼠胃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的影响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方法:采用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枳实灌胃前后大鼠胃肠电活动及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浓缩枳实液可使大鼠胃肠MMC活动相时程与周期比值(A/T)增大,胃肠肌间神经丛内P物质增多,结论:枳实对大鼠胃肠MMC具有兴奋效应并可能与P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组胺受体在枳实调节小鼠小肠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枳实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碳末指示法,以小鼠在灌服不同药物一定时间后小肠碳末推进率为指标分析小肠的运动功能。结果:灌服枳实煎液可明显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此效应可被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阻断而不能被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阻断。结论:枳实增强小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与H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枳实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枳实活性成分,方法:以免血管动脉条的药理活性为追踪指标,对织实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结果:从枳实中分离并鉴定出4种活性成分,它们分别是乙酰去甲辛弗林(I,又名乙酰真蛸胺N-acetyloctopamine),辛弗林(II),N-甲基酷胺(III)及γ0-氨基丁酸(IV),结论:中药枳实中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具有血管动脉条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