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赵以德:上焦阳也,卫气所治,贵通利而恶闭郁,郁则津液不行,而积为涎。胆以咽为使,胆主决断,气属相火,遇七情至而不决,则火亦郁而不发,不发则焰不达,不达则气如咽,与痰涎结聚胸中,故若炙脔。用半夏等药散郁化痰而已。尤在泾曰: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是也。  相似文献   
2.
医圣仲景医学关于“热入血室”之理解,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热入血室”,现就白云阁藏本《伤寒案病论》中有关条文,汇摘有关医家的校释,以期助大家对经典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白本论述了八种病症的症状、病机、预后和治疗方法,如厥阴病、厥证、下利、呕吐、哕、疝、消渴、淋证,符合仲景厥阴篇的特征。见表1。 宋版《伤寒论》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有五个小字,"厥、利、呕、哕,附",说明《伤寒论》厥阴篇原本就是"厥阴病"之后附有"厥、利、呕、哕”一篇内容,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时,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厥阴篇是学习仲景学说的一大障碍,以至于近人陆渊雷先生说“厥阴病篇竞是千古疑案”,“无可研索”,甚至否定厥阴病的存在和厥阴篇的真实性,因为他还说“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也”[1]。这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观点却引起了自民国以来对厥阴篇、厥阴病的大讨论,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5.
<正>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1](以下简称白本),相传为仲景第十二稿,是叔和之前的原文,为研究仲景学说的珍贵资料,是《伤寒论》的珍贵版本之一。白本不仅结构严谨、说理明细,经文排列并然有序,  相似文献   
6.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即医圣张仲景失传了一千多年的经典原著,收藏者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所藏为私传手抄本。其内容较现行《伤寒论》、《金匮要略》多三分之一。无论是体例结构、篇章安排,还是文字内容、医理方药,都足以证实确系仲圣手笔,绝非托名之作。我辈中医后学者应予高度重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这部伟大的医学经典的历史使命,使仲景这部再现于世的医学巨著能如医圣之愿,得以造福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7.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3.经方书写依据是"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参考"桂林古本"。  相似文献   
8.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温病学肇始于《伤寒杂病论》.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温病脉证并治”这一重要篇章.因为有一些中医人根本就不知道《伤寒杂病论》有白云阁藏本,也不知道这个藏本的木刻原版就保存在南阳医圣祠(南阳张仲景博物馆),是国家二级文物,是医圣祠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9.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3.经方书写依据是"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参考"桂林古本"。  相似文献   
10.
王鹏  张玉芳 《光明中医》2014,(10):2042-2043
为了解决目前对于《伤寒杂病论》四逆散条文的争议,通过比较《伤寒杂病论》宋本和白云阁本以及相关注家对于四逆散相关条文的论述和解释,探讨四逆散的加减变化,发现白云阁本为我们提供了对四逆散的全新而正确的认识,纠正了宋本在这方面的明显错误。白云阁本必将对临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