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60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学术造诣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中强调辨证施治。对于小儿因痰饮所致的咳喘一类疾病,主张以“健脾温阳,利湿化饮”为法,通常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每收良效。刘老认为小儿痰饮的出现,主要与肺牌两脏功能失调有关,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虚则肺气弱。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不化,上犯于肺,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调与布散,停聚于肺,而为痰饮。临床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点: 1.面色苍黄或晄白:常见于天庭、鼻柱两侧,或颊部表现较明显,其面色苍黄滞而不华为脾虚失运;面色晄白为肺虚卫气不固。两色兼见者为脾肺俱虚之证。  相似文献   
2.
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古代先贤很早就对瘀血阻滞、血脉不通可以导致哮喘的发病有所认识.在《素问·痹论》中有"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的论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滞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气壅即水壅,气即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这些论述成为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对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44例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B组、C组、D组分别予以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总有效率、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良反应;统计耳石症复发率。结果:治疗前4组眩晕障碍量表(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D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4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1);治疗后4组VSI评分均下降(P<0.05),且D组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4组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D组高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4.
5.
6.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3,24(3):279-279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四十一首治痰饮病方剂。其方既宗经旨 ,又有创新。选方用药注重实效 ,独具特色。兹将其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探析如下 ,供临证参考。1 痰饮者 ,温药治之 孙思邈先生遵经旨“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根据痰饮病的病位及病情的轻重 ,灵活运用温热药。在所  相似文献   
7.
痰饮致病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饮的产生 ,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有关。其形成之后或停滞于脏腑而阻遏气机之升降 ,或流窜于经络而影响气血之运行 ,所以痰饮致病病种特多 ,证候繁杂 ,不仅能变生怪证异候 ,而且还能兼夹他邪伤人 ;痰饮之物 ,其性粘滞 ,一经形成则胶着难去 ,故又具缠绵之性。痰饮致病有以下特点 :1 变化多端 ,致生百病古人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指出了痰饮发病之广。痰饮所致的疾病 ,病种特多 ,证候繁杂。饮一经形成多停滞留阻 ,痰一经形成 ,不但能停滞 ,而且还能随气而动四处流窜 ,内而脏腑筋骨 ,外而肌肤腠理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8.
痰饮证治,可归纳为:解表化饮、温肺化饮、和胃降饮、温中化饮、温肾化饮、分消痞散饮、攻逐水饮等八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治疗大法。饮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反之,阳能运化,饮亦自除。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饮内阻为病因病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痰饮内阻所致的眩晕,创立了系列方剂,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意义.笔者特就其辨治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肖娴 《开卷有益》2006,(4):14-15
痰饮、瘀血、结石都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作用于人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或引起新的疾病,故也属于致病因素之一。由于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而且是有形的物质,故称“继发性病因”或“内生有形实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