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4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995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003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2757篇
内科学   1183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335篇
特种医学   8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6229篇
预防医学   3102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3565篇
  10篇
中国医学   4578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001篇
  2012年   1292篇
  2011年   1448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211篇
  2008年   1579篇
  2007年   1207篇
  2006年   1132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1128篇
  2002年   977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489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对滇产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滇产两面针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产两面针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γ-崖椒碱(γ-fagarine,1)、茵芋碱(skimmianie,2)、白鲜碱(dictamnine,3)、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4]、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5)、花椒木精(zanthoxyline,6)、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4-methoxy~(-1)-methyl-2-quinolone,7)、大叶桉亭(robustine,8)、rhoifoline B(9)、6β-hydroxymethyldihydronitidine(10);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HM QC和HM BC将化合物10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 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 R)进行了一一归属。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测定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在负离子条件下采用Halo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Scan模式和MRM模式,检测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紫草中成分7种、土木香中成分3种、人工牛黄中成分4种、栀子中成分7种、瞿麦中成分7种、甘草中成分12种。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清血八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2017年盐城市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盐城市ILI及实验室检测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报告ILI 62 999例,各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7年每年均存在冬春季(第1~10周)和夏秋季(第30~36周)两个流行高峰,2013年和2015年秋季流行高峰较为明显。ILI发病人群以<1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88.8%),各年度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行毒株以甲H1N1型、乙型和甲H3型中的两型交替出现为主。ILI标本阳性率为8.14%,其中甲H1N1占29.85%,季H3占38.20%,B型占30.69%,病毒阳性率峰值与ILI%高峰存在正相关(r=0.562,P <0.001)。≥60岁龄组阳性率(11.62%)高于5~岁组(7.75%)、15~岁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流感核酸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ILI暴发疫情共报告25起,主要集中在2017年(14起)、2016年(7起),其中2017年以乙型为主,2016年以季H3型为主。结论 ILI流行时间分布与病毒阳性率趋势一致,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存在年度变异,建议发病高峰期对中小学及托幼机构、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相似文献   
6.
蒋佳洁    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1945-1949
目的 研究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以乡镇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利用ArcGIS 10.1软件制作专题地图。结果 资阳市2009-2018年累计报告病例191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72/10万,虽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各乡镇均有手足口病报告;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7月和9-11月,其中5-7月为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44[DK]∶1,5岁以下儿童共发病18209例,占比为94.9%。2015年之前优势毒株为EV71和CoxA16,2015年之后优势毒株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持续升高态势。手足口病的优势毒株近年来在改变,应增加人肠道病毒的监测种类,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8.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的酚类成分。方法龙葵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CI、Sephadex LH-20柱、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苯基)-2-亚甲基丁内酯(1)、槲皮素(2)、山柰酚(3)、对羟基苯甲酸(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咖啡酸乙酯(8)、顺式咖啡酸乙酯(9)、顺式阿魏酸(10)、反式阿魏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7):922-926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丰富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筒鞘蛇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75%乙醇提取筒鞘蛇菰全株得到醇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对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相应部位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然后结合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和文献报道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筒鞘蛇菰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yracanthoside(1)、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2)、柚皮素(3)、高圣草酚(4)、橙皮素(5)、樱花亭(6)、圣草酚(7)、金鱼草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8)、青霉酸(9)、二氢青霉酸(10)、2-甲基-3-呋喃甲酸(11)、5-hydroxymaltol(12)和5,7-二羟基色原酮(13),多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13为首次从蛇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丰富了蛇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并为筒鞘蛇菰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