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184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三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因其不像其他脏腑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几千年来对三焦的争论颇多。《黄帝内经》属于六腑的三焦论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从无形的功能到有形的网膜、膜腠、少阳三焦膜系等。现代医学对人体肠系膜胸腹膜间质组织等的不断认识,中医学对人体三焦认识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体现出来。三焦为人体脏腑联系的膜性管状通道,为上下内外流通的四通管道,主要调控人体的水液和气机运行代谢,三焦膜性管道的气化功能产生人体所需的护卫精微,护卫精微缺少、紊乱为肿瘤、免疫疾病发生转移多脏受累的关键。三焦郁滞为复杂疾病的主要病机,三焦郁滞状态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  相似文献   
3.
4.
《伤寒论》不典型阳明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伤寒论》阳明病篇的221-223条文从文理,医理和编次上进行重新的理解,指出有阳明病外证而内无燥屎结聚的所谓不典型阳明病,在临床上应从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其主治方剂分别的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这样理解比之现行的将此条件作为阳明误下后的救逆似更有临床意义,而后世的温病三焦辨证与此暗合可能受此启发。  相似文献   
5.
文中认为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湿温型疫病,病机演变以少阳、三焦气机阻滞为主。辨证分寒湿、湿热两型,治疗用宣畅三焦法,前者以温宣三焦方(麻黄、杏仁、木香、砂仁、茯苓、桂枝)为主,后者以清宣三焦方(杏仁、桔梗、厚朴、薏仁、通草、滑石)为主。治疗5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旭善 《中医杂志》2007,48(11):977-978,998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的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要脉症。本证因邪入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致。半表半里是指病位,即邪正相搏“结于胁下”。其外可兼见太阳表证,内可兼见阳明里证。正邪分争,各有偏性,是一个动态变化。故表现为往来寒热,邪结胸胁,影响肠胃,故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枢机不利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弦细脉是少阳病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张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  相似文献   
7.
笔者幼承家学,又蒙全国名老中医陈潮祖先生悉心教诲,临证稍有浅得。近年来临证常从三焦论治,通过通利三焦以治脏腑病变,用于临床各科,取得较满意疗效。故不避鄙陋,且将愚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除烦满。柴芩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除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苦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诊断一极为重要的环节,是辨证施治的可靠依据。《内经》有云:“有诸内必行诸外”,舌象是机体外在反映的一窗口,能够客观地反应机体的生理状态,可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客观地反映出来。《内经》云:“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劂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足少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认为五脏六腑都直接或  相似文献   
10.
韩景献 《华夏医药》2009,(3):193-197
此文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基于对”三焦气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主张从调理三焦气化角度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由此确立”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以及中药组方”黄地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些研究充分证实了”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养生学和治疗学角度提出了重视整体调理三焦气化以阻断衰老时体内的恶性循环,是对中医衰老机制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