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军 《世界中医药》2008,3(2):96-96
笔者运用巨刺法,取申脉穴治疗肩周炎收到满意效果。若病程短,可一针一次立效;若病程长,一般10天左右即可收效。  相似文献   
2.
照海、申脉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补)申脉(泻)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照海(补)申脉(泻)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暴盲指眼外观端好,原无其他症状,突然发生的单(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永久视力丧失.本病多因用眼过度、暴怒伤肝、惊恐思虑太过或恣酒嗜辛等,致肝气郁结、气血郁闭,气血不能上荣于目而猝然盲而不见.笔者采用针刺照海、申脉穴调节阴、阳跷脉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局部取穴治疗暴盲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动眼神经麻痹多由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感染、糖尿病、脑梗塞、肿瘤等损伤或压迫眼运动神经所致。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头向健侧歪斜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5.
杨卫中 《四川中医》2003,21(2):74-74
运用申脉、足三里为主穴治疗口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通过二穴合用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针刺加艾灸治疗面肌痉挛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1024-1025
<正> 面肌痉挛属中医面肌(月闰)动,“筋惕肉(月闰)”范畴。其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不由自主地、阵发性、无规律性地抽搐。笔者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15例此类患者,采用针刺申脉,照海为主穴加艾灸的治疗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小8岁,最  相似文献   
7.
眼肌痉挛,中医称之为胞轮陈跳,又名眼睑瞤动、目瞤等。西医以镇静药物治疗,疗效不显。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针刺穴位治疗,主要穴位为照海穴、申脉穴,经统计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不寐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不能成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申脉、照海二穴为主结合艾灸百会穴等方法治疗该病78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比较基于“四海”理论针刺联合申脉穴及升陷汤与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心肺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肺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取百会穴、风府穴、大椎穴、人迎穴(双)、申脉穴(双),留针30min,1次/d,同时服用升陷汤,药物组成:黄芪30g、知母15g、升麻10g、桔梗10g、柴胡5g,以水450mL煮取150mL,分2次温服,以上治疗/d次,每周5次。对照组予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0.4mg/次,每晚睡前30min口服。两组均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优于对照组的82.14%(23/28,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评分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中脉治疗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针刺一疗程后,观察2组疼痛程度模拟量尺积分(VAS)和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积分均较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积分减少更明显,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后溪、中脉治疗下腰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推广应用和下一步机理性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