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1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18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10mg/kg·d-1,阿奇霉素10mg/kg·d-1+5%葡萄糖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40例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各6g,杏仁9g,生石膏18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3岁:每三天1剂,3~6岁:每两天1剂,6岁:1剂/d,肺热重、壮热汗出增加生石膏剂量,加黄芪、桑白皮各6g;痰多气急加枇杷叶、紫菀、葶苈子各6g;无汗恶寒减少石膏剂量,加薄荷、紫苏叶、鲜芦根。中医定向透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川贝母、金银花等,研碎加蜂蜜、鲜姜汁调制成膏状,密封保存,取4g药膏敷于肺俞,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min/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柴芍四金汤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柴芍四金汤,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次,3次/d,2组均连续药物治疗6月,观察术后2周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术后半年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纳差)及术后6月、12月、18月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6月、12月及18月结石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恶心、纳差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清Tbil、Dbil、ALP、GG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柴芍四金汤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且能改善胆总管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效性及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柴芍六君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症状评分及食管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食管体部下段蠕动波压力、食管体部上段蠕动波压力、顺行性蠕动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反向蠕动波、非传导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芍六君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65例SAP患者分为中药组35例,对照组30例。2组的内科治疗相同,中药组一经确诊即予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治疗,每剂煎成100~150m l,自鼻胃管内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直至患者腹痛缓解、腹胀基本消失、肠鸣恢复。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PaO2、SaO2肾功能、脑病、局部并发症情况、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中药组与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5.71%、73.73%,P<0.05;肾损害、脑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血清中PAF、TNF-α、IL-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汤剂对SAP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可能是该汤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古有“十人九痔”之说,现代医学认为:痔是直肠末端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血液回流困难所形成的柔软肿块。笔者运用自拟归芍二黄汤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3例进行临床比较,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归芍英花汤。5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 (简称MpP)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且是小儿长期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且常引起小流行 ,偶可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 ,故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随着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发展 ,MpP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等方面研究有了进一步进展 ,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已经证实MpP为肺炎支原体 (简称Mp)感染引起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是目前所知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直径约 0 2~ 0 3um ,很少超过 1 0um ,可通过细菌滤器。Mp含有DNA、RNA两种核酸 ,无细胞壁 ,有膜及胞浆抗…  相似文献   
9.
养阴益胃芍归煎治疗阴虚胃痛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泽芳 《四川中医》2003,21(9):47-47
自拟养阴益胃芍归煎治疗阴虚胃痛64例,总有效率达97.8%。  相似文献   
10.
银翘芩芍汤内服外用治疗聚星障58例--附西药治疗35例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彬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516-516
聚星障系眼科常见的黑睛疾患。笔者采用自拟方银翘芩芍汤内服并用以局部熏、洗、敷治疗本症 58例 (76只眼 ) ,与同期西药治疗 3 5例 (3 9只眼 )对照 ,取效更佳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3例 (1 1 5只眼 )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诊断依据。其中男 69例 ,女 2 4例 ;年龄 <1 0岁 9例 ,1 1~ 2 0岁 2 0例 ,2 1~ 3 0岁 3 5例 ,3 1~ 40岁 1 9例 ,41~ 50岁 6例 ,51~ 60岁 4例。单眼 95例 ,双眼 1 0例 :初发 68例 ,复发 2 5例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58天 ;治疗前视力 <4.3者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