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50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2只裸鼠接种乳腺癌细胞后,再随机分为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下称预防组)、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组(下称治疗组)、氯磷酸二钠胶囊对照组(下称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分别予以上述相应药物干预,测定各组的抑瘤率,将移植瘤分离后进行切片,HE染色,并用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黏附迁移相关的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 预防组抑瘤率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抑瘤率相当,两者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预防组αvβ3表达显著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壮骨镇痛胶囊能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vβ3表达有关,预防组的效应比治疗组效应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986~2000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随机测定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3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和11.11%,宫颈癌组的CD44v7/8表达分别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和局部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CD44v6和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CD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C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4.6%,CD44v6和CD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作预后相关。结论:CD44v6和CD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是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CD44v6、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8.4%、38.4%。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p2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黏附分子(E-cadherin,CD44v6)与卵巢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选取1997~2002年间石蜡包埋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块107块,其中良性上皮性肿瘤30例,交界瘤13例,恶性34例(Ⅰ、Ⅱ期4例,Ⅲ、Ⅳ期30例),对30例恶性晚期(Ⅲ、Ⅳ期)病例选取对应的大网膜转移组织。结果:3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100%强阳性表达,CD44v6100%阴性。13例交界瘤中,E-钙黏附蛋白有11例(84.6%)强阳性,CD44v6有1例弱阳性表达。34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E-钙黏附素有24例(70.6%)阳性表达,CD44v6有11例(32.4%)阳性表达。二指标在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之间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0)。二指标在原发灶和大网膜转移灶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别(P=1.000,P=1.000)。结论:E-cadherin及CD44v6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呈相反趋势,E-cadherin及CD44v6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癌旁组织CD44vmRNA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mRNA表达的意义。应用RT-PCR检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mRNA的表达并结合术后近2年的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癌旁组织CD44vmRNA表达高于癌组织者的肿瘤包膜缺如、门静脉癌栓和瘤周卫星结节等与转移相 关的病理指标高于癌旁组织CD44vmRNA表达低于癌组织的病例,前者复发率亦高于后者。结论:癌旁组织CD44vmRNA的表达肝癌侵袭潜能以及预测其复发等  相似文献   
8.
复方乳腺康颗粒剂中柴胡皂苷陈皮苷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复方乳腺康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氯仿—甲醇—水(65:35:10)的下层为展开剂,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4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检测柴胡皂苷的存在。用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和甲苯—醋酸乙醋—甲酸—水(20:10:1:1)的上层为展开剂,1%三氮化铝作显色剂105℃烘5分钟,检测陈皮苷的存在。结果:在自然光下及365nm紫外光下,复方乳腺康颗粒剂与柴胡对照药材、陈皮式标准品在Rf值相同处有相同斑点。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CD44v6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v6和bcl 2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 ,以及CD44v6表达与bcl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原发性胆囊癌、2 0例胆囊腺瘤和 1 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D44v6和bcl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 .0 %和 60 .0 % ,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 (分别为 45 .0 %和 30 .0 % ,P<0 .0 5) ,并随着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病理分级的增高和转移而明显增高 (P<0 .0 5)。同时 ,CD44v6的表达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 (r =0 .36 ,P<0 .0 5)。结论 CD44v6和bcl 2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胆囊癌CD44v6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也是恶性肿瘤致死性的关键原因。近年来 ,黏附分子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为许多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 ,其中上皮钙黏附素和CD44v6倍受关注。1 肿瘤相关黏附分子CD44v61 .1 CD44v6概述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必须首先脱离原发灶 ,黏附在细胞外基质上 ,然后降解基质并通过降解的基质进行移动。细胞和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 ,由一系列称为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的物质介导 ,目前依据CAMs的化学结构及功能特征将其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 :钙依赖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