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0篇
  免费   2639篇
  国内免费   2234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252篇
妇产科学   348篇
基础医学   2036篇
口腔科学   1495篇
临床医学   5277篇
内科学   2732篇
皮肤病学   224篇
神经病学   1077篇
特种医学   13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284篇
综合类   11228篇
预防医学   3360篇
眼科学   428篇
药学   6432篇
  166篇
中国医学   3011篇
肿瘤学   1958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353篇
  2022年   1593篇
  2021年   1874篇
  2020年   1456篇
  2019年   1392篇
  2018年   743篇
  2017年   1171篇
  2016年   1311篇
  2015年   1495篇
  2014年   1944篇
  2013年   1984篇
  2012年   2562篇
  2011年   2485篇
  2010年   2243篇
  2009年   2196篇
  2008年   2191篇
  2007年   1866篇
  2006年   1650篇
  2005年   1666篇
  2004年   1404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1020篇
  2001年   966篇
  2000年   768篇
  1999年   673篇
  1998年   542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537篇
  1994年   462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我校16级抽取2个助产专业班,每班人数均为61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观察两组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平时测验成绩、案例考核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对高职高专生理学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3.
4.
5.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疾病,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就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S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CNS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外泌体简介1.1外泌体的一般生物特性及发现过程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大小30~150 nm膜状囊泡,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通常表现出杯状或碟状的形态[1]。其外膜与细胞膜相似,含磷脂双分子层,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  相似文献   
6.
垂直坠落     
周萍 《当代护士》2015,(1):53-57
<正>世界爱恨难测,灵魂在沉沦的这一刻,我们,垂直坠落。[序幕]你听说过那传说中的论坛了吗?传说中的论坛?对啊,那个只要你在里面倾诉自己内心最隐蔽肮脏的秘密,再许下一个愿望,那么你的愿望就会被实现的论坛。就是要有等价交换的勇气噢!论坛名称: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论坛宣言:谁说爱就是好的?善良就是伟大的?宽容就是应该的?背叛,仇恨,冷漠,欺辱,迫害,排挤,明明都生生不息地植根在空气里。伪善的布道者一手翻着《圣经》,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样本均为于我院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随机选取117例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在出现感染临床表现或者感染指标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照2组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其余治疗与对照1组相同;实验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用阴道微生态检测、丹芪蒲藤汤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将三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阴道pH值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中获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阴道微生态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是指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局部机械性轻微损伤,诱导其自身修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着床率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及刮匙搔刮。单独宫腔镜检查也可视为子宫内膜轻微刺激的一种方式,其对提高着床率也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可改善胚胎移植的结局,仍有对此持相反的观点者,在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且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从子宫内膜微刺激术的概念、机制探讨、临床研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