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2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莉  刘静宇 《中医研究》2003,16(5):16-17
张子和乃金元四大家之一 ,著《儒门事亲》(本文凡引用张子和语 ,皆出此书 ,不另标明。)以擅用汗、吐、下三法著称于世 ,为“攻下派”的代表。同时 ,张氏又是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疗沉疴痼疾的大师 ,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 辨治灵活 师古不泥张子和发展了《内经》 :“怒胜思”和“喜胜忧”的情志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临床。他说“喜可以治悲 ,以戏浪亵狎之言娱之。”又说 :“怒可以治思 ,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这里清楚地说明张子和主张使用“以情胜情”的办法 ,即运用一种情志去战胜另一种情志 ,以此来调整因情志导致的机体阴…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擅用攻法 ,但他不排斥补法。对于补法 ,他有独到见解。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张子和论补的观点 :①少用、慎用温补药 ,主张寒补 ;②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下中有补 ;③药物攻邪 ,食物补正 ;④辨证施治 ,纯虚当补。张子和的观点 ,有助于临床医生及世人正确理解和运用补法 ,避免乱用补法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金元时期伟大的医学科学家张子和是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关于心系疾病的学术经验 ,研讨比较少 ,在此 ,就《儒门事亲》中有关张子和心系疾病学术经验简要略述 ,希望有益于攻邪学派的研讨和弘扬。1 方药的载录张子和对心系疾病的方药比较重视 ,专列“心气疼痛”(《儒门事亲》卷十五。世传种效名方·第九 )篇章 ,载录有 5首方药 ,并且还载录了详细的用法。其中还有 2首单验方 ,这对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新药的研制开发均有启迪意义。张子和首载失笑散治急心痛 ,并男子小肠气。在此有学者把急心痛单释意为“相当于急性胃脘痛”是有些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对中风的认知颇有研究 ,现仅就其《儒门事亲》所述作、探讨 ,以期有益于临床。《儒门事亲校注》卷四·治病百法一·风八载 :夫中风失音、闷乱、斜口眼 ,《内经》曰 :风之为病 ,善行而数变 ,故百病皆生于风也。可用三圣散吐之。如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粥菜不能下者 ,煎三圣散 ,鼻内灌之 ,吐出涎 ,口自开也。次服通圣散 ,凉膈散 ,大人参半夏丸 ,桂苓甘露散等。大忌鸡……醋、荞面动风引痰之物。吐痰之法 ,在方论中 ,头风眩运 ,手足时复麻痹 ,胃脘发痛 ,心腹满闷 ,按之如水声 ,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 ,可服辛凉…  相似文献   
5.
刘彩虹 《光明中医》2003,18(6):49-49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科学家 ,是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对中药的发展功不可没 ,尤其是对七方十剂、五苦六辛等中药基础理论的发挥 ,对后世方药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就其对五苦六辛的发展作以简述。《儒门事亲》卷十四·“治法心要”·专列“五苦六辛”曰 :五苦六辛 ,从来无解 ,盖史家阙其疑也。一日麻征君以此质疑于张先生 ,先生亦无所应。行十五里 ,忽然有所悟 ,欣然告于麻征君。以为五苦者 ,五脏为里 ,属阴 ,宜用苦剂 ,谓酸苦涌泄为阴。六辛者 ,六腑为表 ,属阳 ,宜用辛剂 ,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征君大服其识见深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的中医理论学术特点,提出粗浅见解。认为张氏在攻邪理论方面的创新成就,提出论病首重邪气,“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认为“凡药有毒”、“久服偏胜”,提出“养生当论食补”、“因证施补”、“补之适足”,把妄补的庸医斥之为“皆鲧湮洪水之徒”;认为凡邪在表,都可应用汗法,提出刺血、按摩与发汗,虽名异而实同,并临床运用于头面五官的红肿热痛诸证、皮肤科的痈疽癣瘤及风搐、呕血、肾风等诸证,疗效满意;认为攻邪法临床运用于不孕、赤白带下、经闭、收产伤胎、乳汁不下,首次比较系统地把攻邪理论运用于妇产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目的通过对张氏中医理论学术特点的探讨,总结祖国医学的理论渊源,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是攻邪学派宗师 ,其代表著作是《儒门事亲》 ,张子和并非以儿科著称 ,但在中医儿科方面却颇有研究 ,现略作探析 ,希望有助于现代儿科临床的发展。张子和《儒门事亲》全书 ,有关儿科学术范畴的文论、方药、医案很多。除卷一《小儿疮疱丹 瘾疹旧弊记》、《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2篇专论外 ,《治病百法》中儿科治法约占 1 / 5 ;《十形三疗》中 1 / 7为儿科病案 ,《治法杂论》中儿科有关内容亦专立门类进行讨论 ;《神效名方》专列小儿病症方之目 ,选方 1 7首。它们从各个方面充实了儿科临床治疗学 ,其蕴含开创性的学…  相似文献   
8.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善用汗吐下三法 ,汗法的运用首当其冲 ,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尤善用不药之药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现略述如下 ,冀希有益于临床。《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6 2例病案 ,运用汗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 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4例。其云 :“灸、蒸、薰、渫、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现举数法以析之。1 澡浴发汗即在暖室中用热水或适当方药汤洗浴。如治小儿风水 ,除服五苓散通阳利水外 ,“更于不透风处…  相似文献   
9.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水火分治论是他反对用药温热,倡导汗、吐、下三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详论六气皆可火化,并指出:"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张子和沿承其说,且在治疗上主张"水火分治"的治疗大法,以祛湿、泻热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金元时期医家张子和,虽不以儿科名世,但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一书中对小儿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护养方面的论述,既中肯,又精湛,其观点足资今人借鉴,笔者现将其儿科学术思想作一介绍。1论病因强调溺爱为患张氏认为小儿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父母“过爱小儿”、“奉养过度之罪”,如书中记载:“今之人养稚子,当正夏时,以绵夹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火稍寒,即封密室,睡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指出如此做法“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之小儿乎!”又如“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