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盂与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肾积水是慢性梗阻性肾病的主要标志,它不仅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反复发作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发因素。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对于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梗阻病因明确,  相似文献   
2.
正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没有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没有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张佩青教授辨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张师从利尿通淋、寒热并用、疏肝行气、中西并重等方面进行辨治,疗效明显。结论:张师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杨馨 《新中医》2008,40(10)
张佩青教授现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肾病科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津贴。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病。现将张教授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血尿常用对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以紫癜、血尿等为其主要表现,属中医"肌衄"、"淋证"等范畴。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张佩青教授传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肾病专家张琪教授的经验,依据本病进展的虚实演变,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颇有启悟,兹加以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辨证论治1.1辨病程分型论治本病病因多为感受风热湿毒之邪,或进食鱼、虾等发物动风之品。发病初期,毒热之邪,或兼湿邪,或热蕴成毒,毒热迫血妄行,损伤脉络,血溢脉外,渗于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张佩青教授运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可异病同治,多病一方。  相似文献   
7.
清心莲子饮源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石莲子、人参、茯苓、柴胡、黄芩、地骨皮、麦冬、车前子、炙甘草药物组成。黄芪、人参补阳气以助泻火,石莲子清心火而助肾阴,地骨皮清泻虚热,麦冬滋阴清热,茯苓、车前子淡渗利湿浊,黄芩清上焦之热,柴胡散肝胆之郁热,炙甘草调和药性。此方治疗忧愁抑郁、小便白浊、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等疾病。张佩青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载,擅长中医经方古为今用,运用本方加减辨证治疗诸多疾病,有幸跟师学习,现就老师运用本方治疗常见疾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机复杂,多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注重运用风药治疗该病。风药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等多种作用。张氏于临证中从宣肺解表,治风先行;利湿化浊,振奋阳气;活血化瘀,推陈致新;健运脾胃,升清降浊;生津润燥,祛风止痒;行经活络,通阳利水等方面体现风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佩青教授门诊治疗膜性肾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93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张佩青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膜性肾病的核心用药。结论: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该软件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